热热闹闹的一天,很快过去了。
李姝见肖氏忙碌,也没来得及跟她说王昭训的事情,想着回头再来。
等吃过了酒席,她带着赵世简跟丽娘前后脚都回家去了。
当天夜里,赵书良叮嘱赵世简,成婚这么些天了,不能再闲着,先把功课捡起来,恢复早起读书晨练的习惯,夜里也要勤勉些。
从此,李姝开始跟着赵世简起五更、睡三更,把自己变成高中生。
赵世简劝她,“娘子又不用参加科举,不必跟着我这样苦读。”
李姝摇头,“官人,我还年轻,不趁着年轻多学些,等老了,脑袋里空空如也,整日只见到这四四方方一片天,想到的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官人以后中进士做了官,定是一日千里,若我还画地为牢,如何能跟上官人的脚步。”
赵世简笑,“可惜娘子不是男儿,不然定能建功立业。”
李姝也笑,“官人着相了,我读书识字,不为功名利禄,也不为建功立业,就是不想让人家说我头发长见识短。”
赵世简哈哈大笑。
每天早晨,赵家父子三人在院子里练功夫时,李姝就在房里自己压压腿、扭扭胳膊。赵世简早晨读书,她也跟着读,自己的书读完了,开始读赵世简的书,跟着写诗词、做文章,还跟着学写各类公文。她时常把做过的文章,让赵世简帮着看。
李姝有几十年的阅历,也曾寒窗苦读多少年,又是文科生,大抵能明白考官们喜欢看什么样的文章。先歌功颂德一番,再写些自己的看法,提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就大差不差了。
赵世简见过她写的文章,时常赞叹,“娘子的文章,除了开文时格式还有些生涩,论起文章内容,有理有据,比外头多少正经读书人都老道。”
慧娘见哥哥嫂子这样用功,也跟着一样样学。但她底子薄,主要还是以背诵默写为主,最多跟着填词,各类公文也跟着写,熟悉格式,但文章还不曾做过。
期间,李姝独自一人又回了一趟娘家。李穆川和三郎不在家,李承业在西厢房陪着严氏母子,肖氏一个人在正房,带着叶妈妈一起给大哥儿做针线。
严氏才出了月子,李姝跟她打过招呼,就去正房和肖氏说话。
肖氏奇怪,“怎地一个人回来了,简哥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