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良先给老母亲鞠躬问安,“昨儿累着阿娘了,儿子来看看阿娘。”
赵老太太笑道,“我孙子中举,我再累心里也是高兴的。”
赵书良笑了,很随意地一掀衣摆,坐在赵老太太身边的小凳子上,“儿子过来,一是看看阿娘,二是有事情和阿娘商量。”
赵老太太笑道,“可是为了简哥儿的亲事?”
赵书良笑了,“什么事都瞒不过阿娘的眼睛。”
大房长子赵世康的妻室吕氏道,“阿奶才刚在说这事儿,可巧三叔就来了。”
赵书良向赵书政道,“我想请大嫂二嫂四弟妹,带着崇哥儿媳妇,一起去李家商议婚期。简哥儿也不小了,他阿娘临终前念叨的就是他和慧娘的亲事。”
赵书政忙道,“这是应当的,三弟妹不在,你大嫂理应管这事儿。三弟放心,等会咱们一起去你二哥和老四家里,把她们妯娌三个都带上,再带上康哥儿媳妇和崇哥儿媳妇,也尽够了。”
余氏笑道,“别说三弟了,就是我看到简哥儿和李三娘这样出色的孩子,也要记着把人迎娶进来了。”
赵书良朝他夫妇二人拱手,“谢过大哥大嫂。”
赵书政笑道,“咱们亲兄弟,不说这些客气话。”
赵老太太笑道,“简哥儿如今中了举人,李家也是官家,这婚礼不能办的太减薄了。”
赵书良道,“阿娘放心,儿子定会办的风风光光的。”
兄弟二人又一起去了老二赵书廉和老四赵书林家里,两家的当家太太师氏和庞氏都应了。
过了几天,赵家两代人五个女眷一起去了李家。
肖氏隆重地接待了赵家女眷,相互行礼问好后,分宾主坐下,梅娘等人急忙上好茶和点心。
余氏今儿是打头人,开门见山就道,“亲家太太,今儿我们来,为的是两个孩子的婚事。简哥儿也不小了,贵府三娘子更是愈发出众。三弟妹不在了,三弟托我来,是想和亲家太太商议,看婚期定在什么时候合适。三弟的意思呢,腊月好日子多,您看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