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页

赵家知道李家如今出了个太子良媛,在赵家一干亲戚中,李家算是高门了。赵老太太亲自接待了肖氏。

肖氏给老太太行礼,“见过亲家老太太,请老太太节哀。”

赵老太太擦了擦眼泪,“亲家太太,我这儿媳自入我赵家门,孝顺公婆、敬爱丈夫、打理家事、养儿育女,哪一样不值得人夸赞,谁成想却这般命苦。老天爷不开眼啊,要让我老婆子去也好啊,我也活这么大年纪了,死了也不亏啊,偏让她这样年轻就去了,留下我儿孤孤单单的。”

肖氏忙开解赵老太太,“老太太,还请节哀。亲家母贤惠能干,谁不知道呢,好在她给赵家留了几个好孩子,老太太看在几个孩子的面上,定要保重身体,不然她去了也不安心呐。”

赵家灵堂里,赵世崇和弟弟轮流跪在棺木前,来一个宾客,兄弟二人磕一个头,烧两张纸。

孙氏有孕,跪了一会后,赵老太太就发话让她回房歇着去了。

吴氏这年级,说大不大,孩子还没有全部成家,说小也快四十了。众人都有些可惜,眼见着两个儿子都长成了,马上都要抱孙子了,人却忽然没了。

好在吴氏也不傻,临死前把家产分了。若不然,过个一二年,赵书良再娶,说不定还能再生两个儿子,有后娘在,亲爹也要成后爹了。

孙氏娘家人也来了,见到肖氏,李家官位高,孙太太客气地行了个礼,“见过李太太。”

肖氏回礼,“孙太太好。”

众人暗搓搓地斜眼看着,自来两妯娌的娘家,鲜少有能和睦相处的,这两家太太到了一起,不知能装多久呢。

可惜的是,肖氏今儿不预备出头,孙太太知道自家家世不如李家,女儿虽是长媳,但她家也不一定就要尊贵过李家,毕竟李家是李家,赵家是赵家,孙家是孙家,一家不管两家事。

好事者见看不到热闹,也就偃旗息鼓了。

吴氏在家停了三天,请了道人念了三天的经,消了业障之后,赵家把她送到了京郊祖坟地里安葬了。

赵书良把一百两银子称出来给了赵家几兄弟,托他们把丧事办好。赵老太太亲自坐镇,几个兄弟妯娌也不敢打马虎眼,热热闹闹的把吴氏发送了出去,还剩了一些银子,赵书良都给了慧娘,让她做家用。

吴氏发送出去后,赵家开始闭门谢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