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心里又高兴又失落:“先夫在时,给犬子定过亲了,劳烦嬷嬷关心了。”
陶嬷嬷顿时可惜道:“那真是太可惜了,我还说要给杨太太说个四品官家的小姐做儿媳呢,那家太太,就是看重哥儿有出息呢,才不计较门第。”
自从杨捕头过世,陈氏每日深居浅出,儿女年幼,且不知未来前程,陈氏每每忧心,夜不能寐。眼见着李家一步步发达,杨家却停步不前,陈氏心急如焚。
听见陶嬷嬷的话,陈氏譬如那口渴之人见到杯水,她眼睛亮了亮,试探性地问:“不知嬷嬷说的是哪家?”
陶嬷嬷一眼就看出陈氏的野心,仍旧笑眯眯道:“哥儿身上有亲呢,我倒不好说给杨太太听,毕竟是大家子小姐。”
二人虚情假意地说了半天话,陶嬷嬷又亲切地拉着杨芙娘的手一顿夸赞,还似有若无地说着俏皮话:“姐儿有福了,你哥哥有出息,你也能沾沾光。就是可惜你没个大家子出身的嫂子,不然也能给你添份好妆奁。你看,我老糊涂了,净说糊涂话。杨太太看重的儿媳妇,定然也是不差的。”
说罢,她还轻轻抽了自己一个嘴巴子。
陈氏心里愈发不是滋味。
陶嬷嬷把该说的都说了,留下厚礼走了。
秦氏听过陶嬷嬷汇报后,冷笑一声:“哼,要不是看她家哥儿还不错,我还不稀罕和这种出尔反尔的人做亲家呢。”
陶嬷嬷忙拍马屁道:“还是姨娘有成算,老奴按照您说的提点她,那陈氏果真就心动了。”
秦氏笑道:“这天下的父母,都是一个性子,谁不想把最好的搂到自己儿女面前呢。你且先下去歇着,这事儿不用声张。咱们姜太公钓鱼,看她愿者上钩。”
说罢,秦氏赏了陶嬷嬷一根金簪,陶嬷嬷千恩万谢地走了。
话说那陈氏,被陶嬷嬷一通云山雾罩的话撩拨的思绪万千。到了夜里,她翻来覆去睡不着。
想到李家,她心里愧疚,自杨捕头过世,李家什么忙没帮过?连杨捕头的尸身都是李穆川帮忙请回来的。豆娘虽不是李家亲女,但贤惠能看,又貌若天仙,儿子也喜欢,如何不是桩好姻缘。
念头一转,她又想起来了陶嬷嬷说的四品官家的小姐,那得多少嫁妆?儿子若能取到这样的小姐,以后还愁什么?连女儿都能沾光说个好人家,她们母子三人,从此在庙前街这一带,谁还敢小瞧?黄氏怕是都要来舔她的鞋底,还敢跟她摆婆婆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