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页

杨老二搓搓手,“还是镇哥儿你有见识,我白比你长个辈分,以后阿叔就听你的。”

黄氏见儿子这个样子,心里叹气,若不是老二没出息,她又何苦来这里遭人白眼,被人戳脊梁骨骂。

第二日,衙门里就来人把杨老二领走了。大理寺见他不像杨捕头一样勇武,勉强认得几个字,做过帮闲和中人,就给他安排了个普通衙役的差事,跟着各处大人们外出办事。

黄氏立时就带着行李走了,她知道,陈氏早就嫌弃她嫌弃的要死,碍于名分,不好直接赶她走。儿子既得了差事,大房又傍上了莫家,大房的家私什么的,她想都不敢想。

杨老二的差事办妥了,莫家来人接走了杨镇。因莫家与杨家隔了大半个城,走路得颠簸两个时辰,杨镇就住到莫家去了,半个月回一次。

杨镇走前,陈氏带着杨镇,携着礼品,去莫家道谢。莫太太亲自接待了她,并安抚她好生过日子,杨镇到莫家进学,不用陈氏操心,家里有什么困难,只管来莫家。

陈氏千恩万谢后回来了,又带着杨芙娘点灯熬油给儿子做了几身好衣裳,不能太花哨,毕竟还在守孝,也不能太素净,被人瞧不起。肖氏知道后,让豆娘也给杨镇做了几双鞋袜,还有一身天青色的袍子。陈氏一并给儿子带去了,还给儿子荷包里塞了些银子。

杨镇走后,陈氏母女深居简出,除了日常买米买菜,并不出门。肖氏时常带着李承业兄妹过来,帮忙干些力气活,有些要男人家出面的事情,让李承祖去,他惯常与外头人打交道。赵世简有一回来李家,也一并跟着过来了,还帮杨家把新买的柴劈好,码的整整齐齐。

李承业原要自己干,赵世简劈手夺过柴刀,“我整日跟我阿爹习武,力气大着呢,还是让我来吧。”

陈氏觉得赵家二郎不错,她不知赵李两家的瓜葛,但隐约知道这是李家为李姝相看的二郎,家里还是官身,并不敢有别的心思。

杨镇去了莫家后,从不多行一步,也不多说一句。

莫正卿亲自接待了他,考了考他的功课,见他是个上进的好孩子,嘱咐莫二爷亲自送他去学堂,配齐了笔墨纸砚,另外送他一名使唤小厮,吃穿用度包括月例银子,都按照家里小爷们的份例,安排了个只有四间房的小院子给他住。

杨镇道谢后都接受了,他知道,这是阿爹拿命换来的。

去了小院,小厮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见杨镇进来,忙跪下磕头。

杨镇哪里见过这场面,忙拉起他,问他叫什么名字。

旁边的莫二爷道:“按规矩,镇哥儿要给他赐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