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页

杜姓少年点点头,“正是一千零四十九。”

庞敬渊见他也承认答案正确,心下大喜,立刻哈哈大笑,“怎么样,姓杜的,答案有了吧。姑父都说了,劳心者治于人,这种小事儿,哪里需要自己算,找会算的人不就行了。”

杜姓少年被噎了一口,庞敬渊的姑父是当今皇帝,谁敢说他说的不是。

杜姓少年也是读书人,没有和他继续争论下去,很有涵养地拱了拱手,“也罢,今儿这场算我输了。这玉佩归你,你那荷包,也该归这位小娘子了吧。”

庞敬渊拿起他的玉佩,掂了掂,见果真是好玉,揣进怀里。又吩咐侍从,把荷包给李家兄妹,看着姓杜的出门走了很远才起身。

走前,他又很豪迈地跟李家兄妹说道:“今儿你们替我挣了面子,荷包是谢礼。近日若有人找你们麻烦,尽管去勇国公府找三公子庞敬渊。富贵,着人送这位小公子和小娘子回家。”说罢,昂首挺胸地走了。

见富贵的侍从留下两名小厮,让他们送李家兄妹回家。

李承业呆呆地拿着荷包,以他13年的人生经历,也不知道这荷包该不该要。

李姝拉了他一下,提醒他道:“哥,咱们回家,请阿爹拿主意。”

其中一名小厮也说道:“这位小公子,今儿上元节,到处都是关扑,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一样。关扑起来,有输有赢,哪能因为身份高贵,输了就耍赖的。那玉佩是贵妃娘娘之物,不能给你们,这个荷包,算是我家公子的酬谢。二位就莫要再担忧了。我二人奉公子命送你们回家,小公子不用担心,这京城里,还没有几个敢明目张胆欺负勇国公府的。”

李承业一行人带着两位勇国公府的小厮回了家,开门的肖氏见两名穿着得体的小厮,吓了一跳。听儿子说了,赶紧迎进来。

李穆川也在家,立即拿出衙门里招待同僚的态度招待这二位豪门奴仆。

两名小厮见这家主是个小吏,并未轻视,也未过于亲热,礼节性地喝了口茶,就要走。李穆川立即拿出两块散碎银子,一人手里塞了一块,请两人吃些酒水。

肖氏又要张罗叫车,两名小厮忙推辞,“李老爷李太太请留步,我二人送过府上公子小姐回来,回去看看花灯也便宜。今儿路上人多,车也不方便。多谢了,我二人先回去复命了。”

二位小厮走后,张氏拆开了荷包。

大伙儿一看,呵,里面东西可不少呢。有两个金元宝,几片金叶子,还有几个金豆子,另有几张面额为十两、五两、二两的银票,外加一些散碎银子。零零总总加起来,总值个三四百两银子。

肖氏看到这么多金银,担忧地看向丈夫道:“官人,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