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

灵苕道长突然掩袖而泣,悲声道:“难道真的无法为六高修报仇雪恨吗!正受邪欺,天道不公也!”

这下一来,议论声更大了些。

“阿弥陀佛!”

万万没想到,最后是万佛窟的辩机大和尚站了出来,他身后的几位大师,神色似是不大赞同。

辩机虚空踏上云台,于须弥芥子中,取出了戮仙剑。

至此,诛仙四剑全数现身。

那广清派与幻真派掌门站起身来,正想问清相借事宜,道宗的灵虚道长又上了云台,对众修道:“今日五宝齐会,实乃难得一见之盛景,道宗为向各位修士表明谢意,特请在道宗落脚的昆山君,为在场修士表演一折戏,替各位涤清杂绪,引导清心。”

那可是谁都请不动的昆山君,未料到有此殊荣,众修士纷纷叫好,感谢起道宗来。

灵虚道长立刻请上了昆山君。

他们这样喧闹起来,昆山君又已经上了云台,两位掌门的话就被堵回了嘴里,面色不虞地坐了回去。

昆山君落于云台,他容貌极美,身姿仿佛仙鹤灵姝,只是脸色略带苍白。

他对台下漫不经心地扫视一眼,那眼神甚是冰冷,让不经意与他对上眼神的修士们一个激灵,暗道这昆山君着实如传言中一般高冷。

他默立于云台之上,像是随时都要乘风而去了。

忽而,昆山君一挥袖,灵雾急来,乐音渐起。

14诛邪大会(二)

第十四章

那乐音,却并不是热热闹闹的弦鼓板笛,而是悠扬的古琴声。

昆山君也未幻化成戏中众角色,而仍是昆山君本貌,一袭青衫,独立于云台上,缓缓开口,唱道:“长刀大弓,坐拥江东,车如流水马如龙,看江山在望中……”

他唱的不是原调,有修士渐渐听出来,原来是醉太平。

醉太平,出自昆曲《浣纱记·打围》,昆曲戏班中,小徒们不论学的是生旦净末丑,开蒙喊嗓,都得学这支醉太平。这出戏唱的是吴王夫差打猎出游,原该是极热闹的曲子,方能显出千军护拥、江山在握的雄心。

此时昆山君,却唱得极为寥落绵长,宛如风声穿过高高低低的芦苇,令人顿生惆怅。

他回想的是曾在戏台上练功的孩童,那时他只是一座尚未修出形体的戏台,每日里听的看的,都是戏班里的男女老少练功,也不知是因为本身是戏台就爱上了戏,还是因为先爱上了戏,才令他这做戏台生出了意识,修出形体。

那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与人的区别,修成人形后,还曾在人世流连,把自己当成人,入了戏班,甚至唱成了角儿。

在人世里打了几个滚,慢慢就变了。

要想不被班主欺压,就得摆出角儿的脾气。要想不被班中同行挤兑,更得显露出角儿的傲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