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页

他说不上来具体有什么特点,反正啊,白如意在他看来就不是能吃这碗饭的。他爹眼光倒是不错,让他管后勤,这位置非常适合他。认真、地位高,不怕人情不会贪污,特别合适。

可惜白如意自己不愿意,任务也不能让他在这耽搁。季四只好多操几分心,帮他留意机会。

而这机会,就在这太平年景中的一次危机中,突然到来了。

当今天子的位置坐得很稳,统治手段也不错,国家一直尚算太平。

而且他登基得早,现在还是壮年,身体不错,大卫在未来十几年间是可以展望的太平安乐。

只是天子有个同胞弟弟,深受母亲宠爱,昔年动过不该有的心思,因为太后的求情和名声的考虑,天子终是没处置他,还给他封了王,打发得远远的,眼不见为净。

但就在白如意二十八岁的时候,太后仙逝,那个长了反骨的辽王奔丧之后回到封地,不知道是害怕没了母亲的庇护,皇帝会找他算帐,还是称帝之心不死,他干了一件非常令人愤怒的事。

勾结外敌,入侵大卫。

他的封地本就靠近边关,在白令扬一位老友驻防之地附近。因着太后过去的庇护,他有地有财有人,里应外合之下,当地驻军被袭,城门洞开,草原上的戎人部落长驱直入,烧杀抢掠,而辽王也趁机拉起人马,先将边城占住,封锁消息,准备整编之后就杀往京城。

白令扬得到老友战死前派人传出的消息,大怒,然而他主力大军驻防不能轻动,除草原戎人外,他所镇守的对面东夷之国也是大患。

再问信使,才知道辽王封锁得严密,信使本来是要往京中报信的,却发现走不脱,只好换了方向,反其道而行之,从草原经东夷国,扮作商人,奔到了他这里——好在东夷与大卫眼下虽有摩擦,互有小股部队骚扰,但通商未绝,从朝廷的层面讲还算和平状态。

白令扬一边使人往京中报信,一边寻思着怎么去阻上一阻。他自己不能动,只得派了一名副将,带三千军马前去,能战便战,不能战至少也要驻入附近关隘,阻住辽王入京的路。

白如意看是机会,强烈要求跟着去,白令扬正是缺人的时候,便同意了。

这一去,倒也没闯什么大祸,只是让他知道,自己真正不是什么名将的料子,深深受了打击。

具体怎么回事,季四也没细说,只说他私下里策谋布阵,有些中了,有些却不中。

这也没什么,却偏偏有一次,他的谋划与主将一致。一直兴奋的白如意做事效率都高了几分。

却就是这一次,主将判断出错,葬送了一千多士卒。好在这时他们入驻城中,圣旨也到了,将附近军马都调予他们使用,手上已不是只有区区三千人可用。所以主将仍然很淡定,不但不慌,反利用这一败仗探出的虚实,重新调派,又打了一个大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