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出来的事真假掺半,把董澜说得十分不堪,穆信把这事告诉董澜时,不得不隐去了部分,只拣重要的说。
那便是童谣中透露的一个消息:董氏篡萧,天理不容,天狗食日,以示公道。
董澜脸都黑了,连续几堂上没人敢给他稍提什么建议,说什么都是“是是是”。
实在是不敢触霉头。
这消息没传入皇宫,董澜这次不顾脸面,强势地将消息压了下来,连民间的说书也找了名目取缔了。
但他毕竟做不到彻底不要脸,让老百姓道路以目的程度,民间的消息到底压不住,也就让官场闭口不言,宫里的皇帝懵懂不知而已。
当然了,楚盛有啥不知道的,他知道的比董澜早多了。不过既然他不应该知道,那他就不知道呗,还不就是个演字,简单。
他排《牡丹亭》排得可上心了,才不管外面狗屁倒灶的事。
这两年他的表演模式又有点变化。年纪渐长,董澜反心渐露,从逻辑上看,他这时候应该晓事了。
所以现在沉迷戏曲不再是以前的没心没肺,而是自暴自弃,以此自娱,麻醉自己。
甚至宫里有人听到他在喝醉之后自言自语:“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紧锣密鼓地排练之下,《牡丹亭》就定在了他生日前一个月试演,只邀了皇后与皇后的母亲来看戏。
董澜看到那个日期时愣住了,这么巧?
这不就是传言中,天狗食日的那天吗。
烦心之下,他也没阻止,想不出这天排戏有什么阴谋。实际上确实没有,楚盛一时兴起而已。
一出《牡丹亭》,还没唱到精彩处,曲词已令董青沉醉不已,庆幸自己忍了这么久,直接看成品,真是绝大的惊喜。
一时已唱到《惊梦》,台上小梅花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不觉触动了董青心事,帕子轻轻按上了眼,悄悄拭去泪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