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王朝的戏班子是林晨眼中古早的简陋版戏曲,应该还处于她知道的元杂剧早期阶段,可能还未必比得上。因为她看那个被送入宫来,理论上应该是行业翘楚的戏班子唱戏,感觉离《窦娥冤》、《西厢记》之类的高度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唱腔也单调,唱词也有点糙,艺术性和思想性就更别提了。
董青看得津津有味,楚盛看得打呵欠,在意识里调出系统给的任务剧看起来,倒也是津津有味。
让他意外的是董青。这个平时跟他一板一眼的皇后,看完戏之后居然想跟他交流心得。
前世他记得没这一出啊。
其实前世他也跑来看戏的,看了半出就觉得无聊,咿咿呀呀的不好玩,又跑走了,点了杂耍来看。所以董青也就没找他。
这次他坐这一脸看得入神的表情,董青在宫里又没别人可交流,作为一个戏迷,可不是只能找自己的皇帝夫君了么。
可……可楚盛压根不知道上面都演了啥。
三言两语的搭不上话,董青就感觉出来了,小脸绷住了,很不开心。
楚盛一看这就是好机会呀,就说了:“不是我走神,这演得一点也不好看,我看不下去。”
董青冷笑一声,不屑地扭过脸去。
这个戏班子她熟,每个人都熟。
京里的戏班子很多,但出名的也就三五家。有的擅唱才子佳人;有的擅演武戏;还有的就是唱些小戏,短短的惹人一笑,给大戏班子暖场。
董澜是什么人,权臣!
他夫人提出要送戏班子给女儿解闷,他大手一挥,给足足的钱,拆了成名的戏班,把每个戏班子里最出色的人买了来,重组了一班,又排练了一阵,彼此熟悉磨合了,才送进宫去。
不仅是唱曲的人,还有谱曲写词儿的。董青就听出来,其中有一段哀怨缠绵的词,必然是京里写才子佳人戏最出名的袁亚生所著。跟整出戏的风格不一样,但用在这是绝了。
这样的最强班底,居然被不学无术的皇帝评价为“不好看”、“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