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

一句话浇熄了火,楚盛垮着脸把药收起来,想办法让杨先生吃去了。

回头林晨一看,好,这事还成任务了——剧情任务,在十天内完成,赶紧让楚盛领任务。

杨源杨老先生从小是神童,年纪轻轻中状元,一路顺风的步步高升,本来人生了无遗憾。但偏偏他遇到一个好学生,以及他还有羞耻心与荣誉感。

这个好学生就是董澜。董澜科举不力,两次殿试落榜。而他恰好是杨源在地方上任考官时取中的,杨源深知他的才华,不避嫌疑,鼓励他、指导他,又在他终于高中之后一力提携,让他的仕途之路极顺。

后来先帝与英王楚林的换储风波中,杨源也是保太子的一派。到先帝登基后不理朝政,身体羸弱,膝下又只有年幼的独子。杨源忧心新帝登基后英王起不臣之心,而自己年老且不擅军事,更是有意让权给董澜,想让他扶保太子,将来抵御英王。

结果,英王老老实实的进京被扣了,董澜却成了权臣。

杨源本来身体很健壮,为了这事茶饭不思,夜不成寐,身体越来越差。但他坚持不退,只因为董澜好名,顾忌他这个恩师还在朝堂上,做事总还有几分忌讳。他要是一退,他忧心这贼子连最后的忌讳也没了。

杨源现在也不抱什么太大的希望,只能尽力去教导天子,希望天子能有一线转机。

所以他备课特别认真,今天来上课,等待天子过来的时候,还在微闭双目,将今天要讲的内容再过一遍。有些事不能说得太明显,但天子年幼,很明显对董澜篡权的事情并不是很明白。杨源既然不能说透了,也不能完全不说,往往借史事发挥,希望天子听了记在心里,将来开窍之后能醒悟过来,以史为鉴,应对权奸。

这一过,就过去了近两刻钟。

老人开始还没在意,到两刻钟的时候脸色就变了,问左右:“陛下今日为何迟迟未至?”

内侍哪知道皇帝没来,只得好言安慰,并急派人去问。

不一会,楚盛打着呵欠来了,先受了杨源君臣之礼,再行了师生之礼,不等杨源发问,楚盛揉着眼睛道:“早朝起得也太早了,刚又睡了一会。先生,这早上讲学时间能不能晚一点?”

杨源本要生气,看皇帝呵欠连天,再看看他的小身板,又忍下了,劝了几句便开始讲学。

楚盛先是听得还算认真,隔了一会,用手捂着嘴悄悄打呵欠。杨源看得清楚,没说什么。

但是,又隔了一会,他居然头一点一点的,打起了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