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想要再说些什么,沈倾墨已连连点头,对此表现的十分通情达理。更主动表示草原广袤,难免有心怀叵测之人藏在暗处,李流光身边多些人保护也好。
李流光一时有些意外,忍不住古怪地问:“真的?”问完他自个先笑了起来,坦坦荡荡地望着沈倾墨等他给出一个解释。
尴尬尚未滋生便被默契所取代,沈倾墨对上李流光纵容的态度,只觉得过去的小心思都被李流光看透。但既是七郎没有表现出不满,便是默认了他的行为。这个结论让他的整颗心仿佛浸泡在春水中,点点酝酿全是欢喜。他将欢喜表现在脸上,不受控制地勾起嘴角,一眨不眨地看着李流光,说的很慢却很认真,“我虽然不喜人多,只想同七郎在一起,但比起来更担心七郎的安危。”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他没有说出口。跟着的人多了,便是有黑骑卫潜伏在草原,看到安北军估计也会谨慎行事,避免了同七郎的相逢。念头闪过,他将其压在心底,嘴角上翘的弧度不免更大了些。
虽然李流光已经想到原因多半就是这个,但亲自听沈倾墨说,感觉又是不同。他看着沈倾墨璀璨的笑脸,说不出为什么,好似有股陌生的情绪自心底泛起。李流光下意识移开视线,顿了顿才慢半拍地嗯了声。
好在这种古怪的感觉并不长,郭凤虏又找了过来,很快便转移了李流光的注意力。
郭凤虏来为的是运石炭回云中城售卖的事。他自己拿不定注意准备多少,便想问问李流光的意见。在郭凤虏看来,石炭自然是个好东西,但考虑到云中城百姓烧惯了木炭,草原牧民又习惯于晾晒牛粪用于冬季取暖,他便不免有些忐忑,生怕送回去的石炭卖不出去。
郭凤虏将这些顾虑讲给李流光听,整个人表现的患得患失。刚发现石炭之际他光顾着高兴,如今要面临市场的检验,他就像刚学着做生意的菜鸟,眼巴巴地等着“前辈”李流光指点经验。
李流光听他说完,半天不知道说什么好,想了想直白地问:“都护觉得同样一斤石炭和木炭,哪个更耐烧?”不等郭凤虏回答,他继续道:“我听都护一直说部落习惯晾晒牛粪用于冬季取暖,那都护觉得部落的人是喜欢烧牛粪吗?还是不得不选择烧牛粪?”
“当然是……”郭凤虏蓦地住了嘴,半晌后一跃而起,长长吁了口气。这个世界没有傻子,好东西怎么会有人不喜欢!石炭同木炭价格相仿,却比木炭耐烧的多,云中城的百姓怎么会舍石炭取木炭。至于他担心的部落不接受石炭,更是瞎担心。牧民冬季烧牛粪,是实在没得选择。草原地势特殊,木炭产量稀少,每年供给云中城的居民都不够,城外的部落买不到木炭,只能靠牛粪枯草等度过寒冬,又不是真的喜欢烧牛粪。
想到这里,他自嘲地笑笑,重新坐回李流光的对面,亲自为李流光倒了一杯茶,才叹口气说:“让小郎君见笑,某实在是穷怕了。”
郭凤虏性格直来直往,同李流光说话也是如此。他并不掩饰安北都护府的窘况,丝毫没有顾忌自个面子的意思。李流光对郭凤虏印象本就不错,中途虽然有些误会,但解释开了也便没什么。如果同郭凤虏一道相处,更是喜欢郭凤虏这种直接的性格。
对于郭凤虏担心石炭卖不出的另一层原因,李流光只让他放宽心。安北都护府很穷,并不意味着他治下的部落很穷。过去安北都护府在草原不征税、不纳粮,只等着朝廷调拨军饷,又经常遇到军饷被扣,当然穷的叮当响。可安北都护府治下的部落却不一样。这些部落依附安北都护府,除了要防着回鹘人之外,既没什么乱七八糟的税收,又没一层层剥削下来的官吏,便是比不上中原百姓富裕,也比安北军日子好过多了。
他听薛扬说起,每年云中城冻死饿死的都是安北军的人。外头的部落怎么都能想办法活下去。再不济还可以跟着回鹘去抢,而安北军呢?只能困守云中城,忍着挨过冬天。
如此,郭凤虏实在没必要担心太多,还是想着法子扩大产量要紧。
他一番话说的郭凤虏心结解开,踌躇满志地离开了帐篷。李流光看着郭凤虏的背影微微笑了起来,其实若是同安北军绑在一起,倒也不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