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页

云娘知道沈括犯了畏势的老毛病,思索一阵劝道:“官家派中允前往陕西赈灾,中允自然愿意建下一番功业。如今的情形你我都明白,向大户募粮,是解救灾民最快的法子。若是向朝廷上书要粮,恐怕官家会怀疑中允的能力的。”

沈括此时功名心正热,听到此话不免有些心动,云娘再接再厉劝道:“薛家的底细我是知道的,虽与宗室子弟联络有亲,但官家早就对其不满。中允若是不便,我可以出面与这些大族周旋。这些得罪人的事,让我来做好了。”

沈括并不傻,知道云娘出身大家,父亲富弻为相多年,门生故交遍天下,兼有天子支持,自然可以放手去做,忙笑道:“不消娘子做这个恶人。既然朝廷委派我来巡查,还是我来出面好了。”

他又想起一事:“我思来想去,陕西这边赈灾的最好办法还是以工代赈。这样流民既可以有饭吃,又能防止他们趁机作乱。朝廷亦对兴修水利非常支持,泾阳县内三白渠原是秦汉旧迹,历代都有维护,关中平原广受其利。我已向陛下上书要求重修三白渠,想来很快就会得到允准的。”

云娘不通水利,但对沈括的提议很感兴趣,好奇问道:“中允说三白渠是秦汉旧迹,究竟是什么来历?”

沈括笑道:“三白渠的前身是秦时的郑国渠与汉代的白渠,后世称为郑白渠。唐代的郑白渠共有三条干渠,故称三白渠,能够灌溉良田1万多顷。到了国朝初年,因连年战乱逐渐荒废,至道元年、景德三年、景枯三年、庆历七年皆有重修。最近一次的大修是在前年,陛下令都水丞周良儒修整三白渠,自石门堰泾水开新渠,至三限口以合白渠。后因灾旱不了了之。其实兴修水利,贵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国朝用临时性梢桩坝,年年都要重修。实在不是长久之计。”

云娘笑问:“以中允之才,该如何修三白渠,已经有想法了吧。”

沈括亦笑:“等忙完借粮这烦心事,我还要去泾阳实地考察一下。这是件大事,草率不得。”

云娘与沈括又商议了一些防疫的事宜,二人正准备去吃晚餐,却见馆吏急匆匆来报:京城有中使来传旨了。

云娘实在没料到中使会这个时候来,忙欲回避,却见闫守懃匆匆走进来,笑对云娘道:“娘子一起听听也无妨。”只见他清了清嗓子道:“陛下有手诏赐沈括。”

沈括跪下接过诏书细看,却见上面写道:“卿之奏疏已揽,朕意亦与卿同。三白渠为利尤大,关中数万生民仰赖于此,兼有旧迹可寻,卿可极力兴修,朕欲用常平息钱助民兴作,若息钱不足,纵用内孥亦何惜也。”

沈括觉得心头一热,忙起身对闫守懃道:“请大官回禀陛下,臣必当不负圣恩,竭尽全力修复三白渠,为生民造福,为后世兴利。”

闫守懃笑对沈括道:“官家令小的嘱咐中允,只管放手去做,朝廷自会全力支持,小的临走前官家还夸赞中允是当今难得的人才,想来日后必有重用。”

沈括不免有些激动,正要谦虚两句,却见闫守懃摆手笑道:“中允不必客气。小的还有话要单独对富娘子说。”

沈括心下诧异,但还是知趣地先走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