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页

消息传到京城, 就连最保守的文臣也没吭声。

无他,嘎尔迪的做法, 是最有效的办法。

不杀怕了, 当地人不服;没有怀柔手段, 当地人会怀恨在心。嘎尔迪在大清国的第一次领兵出征,做的非常“好”,“好”到所有人都闭上嘴巴。

大军行动上顺利,心里却始终挂心着北京的事儿。嘎尔迪收到京城亲信的来信,当时眼睛就红了。

皇上在早朝上严词拒绝了有大臣上书纳妃嫔的折子,太后娘娘主持八旗选秀,一个秀女也没留在宫里,还放了一批年龄大的宫女出宫。

有人借着她出征在外的时机朝后宫伸手,进献温温柔柔的“解语花”给皇上,她早已猜到。

人心难测,朝堂更是争权夺利无休止,她也提前做了布置。

可嘎尔迪没想到,皇上和太后娘娘会有这样的举动。

待收到皇上的来信,面对满纸面的关心之情,更是情难自已。

父亲和母亲哥哥都对皇上这般宠着她,不大心安,一个个的都来信嘱咐她要稳住,不能恃宠而骄,不能耍脾气,不能拿出在喀尔喀打仗的那一套……还问她有关皇上选妃的事儿,喀尔喀要不送人来,她需要什么样的后宫帮手……。

嘎尔迪心里有了底气,之前的计划作废,对于父母哥哥的“关心”一律不理会。

曾经她为了接近皇上,也为了知道皇上以前的一样样事儿,上到太后娘娘,出嫁的长公主,没出嫁的小格格……下到皇上身边的侍卫,吴良辅这些宫人们,每一个皇上身边的人她都争取一个好印象。

皇上一一看在眼里,却没有多说。

皇上很大度。

皇上性情稳重,并不是一般“知慕少艾”的年轻冲动儿郎,也不会因为一个女孩子长得多美,家世多好多有帮助,就动心思。

嘎尔迪一扫之前的担忧,静下心来研究行军计策,一举打下来中印度地区,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粮食产地,彻底归于大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