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对每个人来说, 都是平等的。
它和出生不一样。
它又距离每一个人都非常近。
年轻的人们陆续长大,身边的长辈们陆续的老去, 然后去世,阶级更替,代代轮回。
生死的循环,不光是年龄大的人看透, 年龄不大的人也可以看透,只是看透不代表消极,而是活得更为清醒一些,更为勇敢一些。
萌宝和欢宝就是这样两个孩子,只是她们看得太过清醒, 又活得太过勇敢, 让人心疼的同时心生敬佩。
棒棒每次看到两位小姑姑的画儿, 都是这样的震惊的感觉。
他把两位小姑姑当成小孙女疼爱着,可是两位小姑姑展示出来的一切, 震惊世人, 包括他和啾啾一帮子“老人家”。
今天的书画主题是《马介甫》,《聊斋志异》中的一篇。
《聊斋志异》虽大多是根据民间小故事,或者真人真事改编,比如《马介甫》。
根据蒲松龄先生的王姓好友纵妻虐父,但是蒲松龄先生简单几句,就把整个事儿写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翻阅蒲松龄先生的故事后,难免都浮想联翩,思考世情。
人间喜乐、成败荣辱, 终归于一具白骨。可世间的一切荣耀,人们的满腔热情,泻于笔纸永存。
萌宝和欢宝亲自给这些小故事做白话文注释加配图,雅谑横生、讥讽入骨髓。
人、妖、鬼,三者的各种面目跃然纸上,使得《聊斋志异》这本书迅速变得雅俗共赏,大清国的男女老少口耳相传,手不释卷。
其中最受人喜欢的几篇中,就有《马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