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渔:“……”
第43章 误解
戚蓝她妈张女士, 当年为了追老公也算是拼了命了。因为戚教授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为了给他最好的生活条件和研究环境, 张女士着实是卯足了劲儿,几年里把父亲传下来的小饭馆经营壮大, 开了好几家分店。
到戚蓝出生的时候, “张大春”虽然还没有今日的光景,但家里的条件已经不差了。
这样的家庭条件, 戚蓝的日子怎么也不会难过。但是物质的充裕, 却没有让她的精神感到满足。
张女士虽然是个很有活力的人,但五分精力放在丈夫身上, 另外四分精力用来照管生意, 剩下的那一分,才能分给女儿。戚教授是个典型的中国父亲,对女儿的爱体现在“要什么给什么”上,其他的就无能为力了。
别的小孩, 或许还能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但张家上面已经没人了,戚家那边情况复杂,爷爷奶奶忙着帮小叔家带孩子, 是顾不上他们的。所以戚蓝的童年时代是孤独的,大部分时候都是自己待着。
久而久之,她的性格就变得有些孤僻。
两位粗心大意的家长一开始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在很多大人看来,小孩子乖乖的, 不哭不闹不惹事,那不是好事么?
还是运气不错,遇到了一位负责任的老师,觉得她这样子不太对劲,跟张女士长谈了一次,张女士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一生彪悍的张大春女士,解决这件事的办法也很彪悍。老师说父母的陪伴对这个阶段的小孩很重要,她反正是腾不出空留在家里的,索性就把孩子带去了店里。
张大春自己在灶台上的时间多,就索性也给戚蓝弄了一套儿童专用的小厨具,教她做一些安全简单的食物。
戚蓝在这上面是真的有天分,自己也喜欢,居然一直坚持下来了。就算没什么朋友,也能自己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张女士每每感叹戚蓝在学习上没什么天分,半点都不像父亲时,都忍不住后悔,早知道当初就让女儿跟着戚教授了,说不定在学术氛围里熏陶久了,也能开窍。
不管怎么样,戚蓝就这样长到了十几岁。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更多的自我意识。戚蓝这种特立独行的存在,自然也很难被同学们接受,虽然不至于遇到校园霸凌,但隐隐被孤立却是难免的。她虽然也觉得同龄人幼稚可笑,可真的被孤立,心里又不舒服。
戚蓝就是在这个时候,看到《向阳》的。这部作品探讨的,恰巧就是青春期的成长和各种人际关系变化,正好触到了戚蓝心里的软肋,她一下子就被能够在同龄人中游刃有余的江烈吸引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