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轩曾经学过一个名次,叫做垂直风切变。
这个名词的意思是高层风向与底层风向的不一致,如果垂直风切变过大,台风的高低层分离,身首异处的台风当然不会强到哪里去。
同时,水汽条件也是制约台风变强的一个重要因素。
台风的空气从低空的四面八方流入,如果周围的空气很干燥,那么台风就容易水汽不足,没有足够的水蒸气来凝结放热驱动台风发动机,台风也就难以快速增强。
同时,台风整合速度,也是非常影响台风大小的因素。
有时候,台风在形成时并不只产生了一个中心。
如果台风雏形有多个中心,那么快速整合是加强到较高强度的必要条件。
否则,就会兄弟阋于墙,中心内战导致台风整体强度的萎靡。
至于台风的成熟,这个很容易解释。
台风的成熟是指随着台风不断增强,台风螺旋运动导致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对流区域逐渐甩离中心,台风的中心反而风雨变小,甚至露出蓝天白云。
这在台风强大后,在台风中心出现的对流衰弱区域被称为台风眼。
在太空中看,台风眼就像台风狂风暴雨的云团簇拥下的一只平静的眼睛。
台风眼的形成是一个台风真正成熟的标志。
台风眼是台风气压最低的区域,从台风眼向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高速旋转的云墙,这就是台风的眼墙或称眼壁。
这里是台风风速最大的区域。
眼壁向外,有一片近似圆形的区域,那里对流旺盛,且被眼壁积雨云的云顶覆盖,这里被称为中心密集云区。
再向外,台风伸展出一条条的螺旋雨带,越向外,风雨越小。
在台风的最外围区域,受到台风外围下沉气流的影响,往往晴空万里,酷热难耐,这种台风导致的高温天气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吃下沉。
根据德沃夏克热带气旋分析法,台风的强度主要考察两个因素,云顶的温度和风眼的温度。
如果云顶极其低温,低于零下六十度的色阶成环且宽度足够,同时风眼温度达到较高温度,就能证明台风已经达到了极强的强度。
台风成熟以后,经常会进行一个被称为眼壁置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