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医官都在找治愈瘟疫的法子,就苏崇文找到了,这不是命好是什么?
要是换一个小心谨慎的皇帝,以苏崇文当年参加殿试时的作答情况,被发派一个无名小县当县丞才是他该走的路,也就是燕顺帝胆大,再加上当初的情况紧急,这才便宜了苏崇文,一上任就是从五品的辽州知州。
要说苏崇文这个农管家出身的寒门仕子有什么真才实学,朝廷官员是不承认的。
可现在被南疆省发生的翻天覆地之变化打脸后,这些官员们都闭嘴了。
甭管他们承不承认苏崇文有真才实学,辽州在苏崇文的治理下繁荣了起来,一个北疆省上缴至国库的赋税都能顶的上中原腹地的三省了,南疆省这个老大难的问题原先没人愿意接手,被强塞给苏崇文之后,苏崇文居然在南疆那蛮人横行的地方上再现了北疆省的奇迹。
仅仅三年时间,南疆省的繁华程度就不输许多中原省城了,假以时日,南疆省的繁荣程度定会赶的上京城与辽州,这只是时间问题。
皇帝见南疆也稳定了下来,他担心苏崇文像当初去了辽州之后就恨不得扎根辽州一样,再给他上书一封,声称自己立志不将南疆省发展成北疆省那样就不回京城,那到时候就麻烦了,于是皇帝决定先下手为强。
燕顺帝先是频繁地暗示工部尚书主动请辞,工部尚书原先还有些不大乐意,可是燕顺帝在朝堂上指着工部这些年的所作所为狠狠训斥了一通,将工部尚书的老脸都踩在了脚底下,工部尚书颜面无光,只能心有戚戚地同燕顺帝交上了告老书。
燕顺帝假惺惺地挽留了工部尚书一番,然后‘颇为不舍’地答应了工部尚书告老还乡的请求,早先就拟好的圣旨当天便让内监加急上路,送往了南疆。
燕顺帝担心内监跑得不快,被苏崇文送来的信函给抢了先。
事实证明,纯粹就是燕顺帝多虑了,苏崇文惦记着一女二子,哪里愿意在南疆省多待?他之所以那么卖力地建设南疆省,只是为了让皇帝看到他的政绩,好提前将他召入京城,也好与儿女团聚。
接到圣旨的苏崇文欢欢喜喜地将南疆省的大权交给了皇帝派来的那位接他差事的人,然后派人以南疆特色菜宴请了荣公公,留荣公公在南疆省多待了几日,等荣公公走的时候,叶桂枝也已经命令下人收拾好东西,打算入京城而去了。
荣公公瞅着下人们搬着的锅碗瓢盆,忍不住咋舌,“苏夫人,这些琐碎的东西……实在没必要拿去京城了吧!此行山高路远,带着太多的家当不方便。再者,如今辽商遍天下,只要带足了银子,去了京城之后买什么买不到?锅碗瓢盆这些东西又易碎,路上稍有不慎就可能毁掉。”
叶桂枝指了指杨绣槐,低声同荣公公说,“这都是我婆婆吩咐的,我不想带也没办法,总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惹得老人家生气吧。我婆婆觉得刚搬来南疆省没几年,这些锅碗瓢盆等物事都是新置办的,再加上我们在京城买的那处宅子里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便想着用这些东西将京城那宅子给填满,都是用了两三年的东西,看着安心。”
荣公公小声嘀咕,“看着安不安心,咱家不知道,但咱家知道一点,苏夫人你若是带着这么多东西去京城,这一路上绝对费心劳心!”
叶桂枝觉得荣公公说得对,便去同杨绣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