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太尉早上起来懵了好一会儿,缓过来之后对小皇帝禅位的事情反而没那么抗拒了。
桓帝、灵帝当皇帝当成那个鬼样子都好意思入他的梦,袁家小子好歹为百姓做实事,当个皇帝怎么了?
大汉外戚、宦官、世家搅和在一起弄得朝堂一团糟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袁家小子想干就干,再荒唐也荒唐不过桓帝、灵帝。
再说了,袁家小子也没太过分,世家连两次党锢都能忍,现在只是分出点利益让给寒门,没让他们全都闲赋在家已经够给面子,贪心不足小心撑破肚子。
世家大族当年能被宦官外戚排挤到亲朋好友都不能入仕,稍有不慎还会有性命之忧,如今和当年相比已经是难得的好日子,还有什么不满足?
他就把话放在这儿了,如今的袁士纪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温软良善的袁士纪,现在的袁士纪心狠手辣不好惹,稍有不慎就是抄家灭族,是服软还是抄家自己选,别一直拿旧眼光来看人,温和的人发火才最可怕。
老爷子年纪大觉少,想起来半夜入梦的两个皇帝越想越气,死都死了还扰他清梦,他们老刘家的江山是被他们自己祸祸没的,可怜当今天子幼年登基,好日子没过几天净替长辈受罪,该受罪的人拍拍屁股一死了之,他还替他们小陛下委屈呢。
他们有本事祸祸天下,有本事自己活过来把天下抢回去啊。
杨太尉怒火中烧,用完早饭就出门,吹了一路冷风才渐渐消气,大逆不道的想法消失了不少,不过还是要见袁家小子一面。
他老了,能干的事情不多,也就在朝中还有几分影响力,袁家小子愿意和他说就说几句,不愿意说他也没办法。
书房里清净敞亮,香炉里燃着清心静气的香料,手边的茶水正蒸腾着水汽,杨太尉在房间里坐了一会儿,心情比来时更加平静,等到主人家落座,没有遮遮掩掩直接就是开门见山,“司徒麾下人才济济,犬子德祖不才,这些年也算小有才名,司徒若是不嫌弃,让他到邺城历练历练可好?”
原焕心头一跳,面上丝毫不显,“德祖谦恭才博学问出众,他若愿过来,焕求之不得。”
杨修杨德祖,一个在演义杂谈中比正史中更加出名的大才子。
《杨修之死》,《三国演义》的经典篇目,读过三国的人对这个名字应该都很熟悉,在罗大手子笔下,杨修杨德祖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最终因为私传“鸡肋”号令而被曹操下令斩杀。
演义上写的很精彩,对杨修的死由浅及深层层递进,先是猜透了曹操的“阔”字谜,惹得曹操面上称赞心中猜忌,再是一盒酥事件,曹操面上不显心里厌恶,紧跟着还有梦中杀人事件、涉及夺嫡之争,最后鸡肋之事被曹操借惑乱军心而斩之,节奏明快紧扣人心,想记不住都难。
然而小说写的精彩却不能全信,曹老板想杀一个人不可能因为这些理由,弘农杨氏家风清正,杨修不是持才傲物之人,曹老板也不会嫉贤妒能,他自己的文化水平已经是同时代的顶尖,没必要嫉恨别人。
问题不是杨修的所作所为,而是出在他的身份上。
弘农杨氏,当世顶尖的世家大族,大汉的肱骨支柱,世代簪缨的儒学世家,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弘农杨氏四世太尉,两家一个立足关东,一个立足关中,可以说是大汉最显赫的两个世族。
曹老板杀杨修的时候汝南袁氏已经不成气候,弘农杨氏还没有伤到筋骨,杨彪尚在人世,杨修死后不久,便是曹丕继位称帝。
因为曹老板加九锡一事,荀彧已经郁郁而终,杨彪没有和荀彧一样以死抗争,而是非暴力不合作,他不反对,但是曹家也别想让他站队。
小皇帝被曹操迁到许都的时候,老爷子被任命为尚书令,虽然实权都在曹操手上,但是那已经是小皇帝身边除了皇帝之外的最高官职。
三公不算,老爷子已经是三公之一的太尉,再给他换个称呼没啥意思。
后来曹老板成了曹丞相,老爷子就称病不出,曹丕称帝之后请他出山当太尉,他也坚决拒绝,之后担任魏国司徒和司空的王朗是老爷子的父亲杨赐的学生,也就是说,三公依旧是弘农杨氏的人。
但是并没有什么用,老爷子依旧我行我素,说不领情就是不领情,其中固然有杨修之死的缘故,可是不管杨修有没有死在曹操手上,杨彪的态度都不会变。
身为弘农杨氏的年轻一辈,杨德祖被曹操忌惮才是正常。
如果是别的家族,杨老爷子的态度或许不会连坐到家中小辈身上,然而弘农杨氏的家风在那儿摆着,那是公认的德高望重忠贞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