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已经习惯两个将军的不靠谱,连叹气的欲望都没有了,任几个武将出去摔跤比斗,自己艰难的撑起笑容和卫觊打机锋。

最后几天,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等熬过这段日子他就解放了,以后再也不用整天担心又有什么烂摊子需要收拾,他梦寐以求的清闲日子近在咫尺,熬过困难就是胜利。

武将们的感情都是打出来的,他们不是敌对阵营,打几架就能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希望两位将军不要离谱的过分,好歹知道从吕布哪儿下手打听冀州牧的喜好。

贾诩心里想的好,架不住马腾和韩遂不往那边想,吕布因为平日里和郭嘉斗智斗勇机灵了不少,反而从他们俩口中套出了不少消息。

卫觊本来对这位在马腾韩遂手下颇受重用的文士很是忌惮,他出发之前接连收到好几封信,都是让他小心贾诩贾文和,千万不要掉进坑里,西凉天高黄帝远,什么事情都只能靠他们自己,万一真出了什么事,关中那边反应再快也来不及救援。

他们家主公能派出心腹爱将吕温侯来和他同行,可见对这人的忌惮有多深。

卫觊已经做好贾诩笑里藏刀走一步挖十个坑的准备,结果等到见面才发现,这人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如果不是他主动提起各种条件,只看这人的反应,更像是想直接把凉州团巴团巴塞到他们手里。

凉州怎么说也是大汉的边境,是他贾文和的故乡,怎么感觉出了丝丝嫌弃?

不管怎么说,事情总归是往好的方向发展,卫觊警惕了好些天,直到明面上的交易做完,暗地里的交易也完成,商队准备离开姑臧城回河东,贾诩依旧没有改口的意思,这才敢相信这人是真的改邪归正不给人挖坑了。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启程的时候,蝗灾来了,从关中飞过来的蝗虫铺天盖地,一下子让他们想走都没法走。

凉州本来就贫瘠,只靠种地生活早八百年就饿死完了,粮食主要是牛马皮毛等东西交易换来的,蝗灾多发生在中原,他们这地方虽然有过,但是并不多见。

马腾和韩遂是打仗的好手,但是让他们来处理赈灾的事情,他们还真处理不来,整个姑臧城靠得住的只有贾诩一个。

贾文和得知他们这儿也开始闹蝗灾后眼前一黑,缓过来劲儿后想着今后和卫觊等人都是同僚,同僚有难不能不帮,关中那边肯定有人赈灾,现在需要帮忙的是凉州,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伯觎兄不能急着走。

蝗虫飞过,百姓人心惶惶,现在回去也不安全,卫觊考虑再三,最终还是派人往邺城送了封信没有回去。

贾文和盼了许久的清闲日子,在有了一个踏实能干的同僚之后终于看到了曙光,然而他还没高兴两天,就被从被窝里挖出来抬进了官署。

卫觊是个实在人,他自己经历过蝗灾,有处理蝗灾的经验,看到凉州官署上上下下对蝗灾束手无措很是诧异,觉得不能让他们自责下去,谁还没见过不会干的事情,多学学就会了。

贾诩没想到还能这样,如果不是卫伯觎的表情过于真诚,他甚至怀疑这人是在故意针对他。

他不想知道中原那边是怎么防治蝗虫的,也不想知道中原的赈灾流程是什么,真要关心的话他脑子里面也能翻出来点有用的东西,问题是他不关心。

他只是想躲个懒而已,怎么就那么难?

第124章 众生皆苦

贾诩很绝望,可是在卫觊义正言辞的监视之下,他连辞官都办不到,先不说那卫伯觎愿不愿意放他走,临阵脱逃这种事情传出去,官署里的同僚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淹死。

他贾文和自在惯了,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他,左右没人敢在他眼皮子底下说三道四,背后骂他的他也听不见,听不见就等于没有骂,不痛不痒随他们去就是。

可是卫觊不肯放人,他纵然有千百种计策也施展不出来。

按理说卫伯觎是外来人,就算身边跟着勇冠天下的吕温侯,只他们那几个人也没法插手凉州的事情,奈何他们刚刚在私底下达成协议,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蝗灾,他们已经带着使团一起去邺城拜山头了。

天灾难防,有个能办实事的同僚在的确能省心很多,马腾和韩遂不是傻子,如果不是下定决心投靠冀州,他们也不敢随随便便让一个外人来处理凉州的政务。

卫觊是个好人,可他操心的着实有点过了头,官署里的同僚人数不少,大把大把的人给他使唤,为什么还要把一个快要到知天命岁数的老人家从被窝里挖出来干活?

天理何在?公道何存?

贾文和怎么也没想到抱了大腿之后会更忙,但是他是个乐观的人,现在到处都有蝗灾,冀州那边只是暂时分不出人手过来帮忙,等到那边缓过劲儿来,肯定不会放任卫伯觎在凉州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