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年轻时立志匡扶大汉、以身报国,荀彧看重的就是他这一点,朝廷黑暗,皇帝昏聩,荀家文若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辅佐曹操、迎奉天子、征讨袁绍,几乎曹操所有的重要决策都离不来他的身影。
曹操一统北方之后说过,天下之定,彧之功也。
荀彧也担得起这般赞誉,没有荀彧的坚守,早在曹操攻打徐州为父报仇、兖州张邈陈宫几乎全州反叛时,曹操就没了安身之处。
王佐之才,前提是要有王可以辅佐。
世事无常,经过多年征战,那个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曹操改了志向,以仁义为行事准则的荀彧却没有变。
——本兴义兵,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2】
君臣相互扶持二十多年,他跟随曹操出生入死,却在曹操要进魏公、加九锡的时候郁郁而终,两个人共同患难几十载,到了最后,却自己把自己逼到以死明志的地步。
荀彧一心弥乱济世,所作所为基本都站在黎民百姓的立场上,曹操不听劝,荀彧固执,两个人谁都不肯退让,无可避免要走向那一步。
原焕轻叹一声,荀家文若是心存天下的温良君子,生逢乱世,民方涂炭,举才不以标鉴,筹划不以要功,有人对曹操不利,他呕心沥血为曹操筹谋,曹操想篡汉室,他也做不到看着辅佐多年的主公背上谋逆之名。
局势愈发混乱,长安朝廷完全没有济世安民的意思,比起匡扶汉室,他们最好站在黎民的立场上,毕竟看现在这情况,匡扶汉室和救世济民已经是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