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乱象四起,继任的豫州牧孔伷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就病死了,自那之后豫州就一直处于没有州牧的状态,如今的豫州刺史以及豫州大部分郡守都是袁术的人,他说豫州是他的地盘没有错,但是说起官职,他南阳太守的职位才更靠谱。
豫州各地的郡守虽然是他的人,但是好歹治理手下郡县时还是他们亲自治理,不像南阳,摊上这么个混不吝的太守,惹得百姓唉声怨气苦不堪言。
原焕放下杯子,让他回去后立刻将马日磾放回京城,想求名士辅佐只能是人家心甘情愿,像这种直接绑人硬逼着人家留下辅佐的,遇到个性子烈的直接闹自杀,到时候连人带家族名声都得被踩进泥里。
还有南阳,自己不会治理就交给懂得内政的人去治理,别想一出是一出的折腾百姓,实在当不好这个太守就退位让贤留给能当的人当。
袁术表面听着,心里却很是不服气。
大哥让他交出手里的地盘,他可以没有任何条件直接交出来,别人又不是他哥,他凭什么把他自己辛苦拿下的地盘让出去?
他倒是敢让,天底下也得有人敢接,想从他袁公路手里抢东西没那么容易。
袁术耐着性子听完教训,心里反而喜滋滋的,大哥没有把他扔到凉州夷洲那等偏远的地方,反而让他继续留在南阳,心里肯定还念着他们的兄弟情。
原焕心累的看了他一眼,感觉以他目前的定力,根本没法和这人交流,三言两语将人打发走,然后让人请荀彧郭嘉几人来书房,他们得好好合计一下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
贪多嚼不烂,在彻底掌控冀州之前,他不准备将手伸到其他地方。
如今时机尚早,过早暴露自己的真实目的只会像史上的袁术一样召来各路诸侯的群起而攻之,如今最重要的不是占地盘,而是积蓄势力,保证自己能守住自己已有的地盘。
天下百姓认的是大汉天子,小皇帝身边同样有着一群用性命来维持正统的大臣,不是觉得自己实力雄厚就真的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
更何况,他手里的资本还远远称不上雄厚。
他记不清那些旱灾、蝗灾、瘟疫什么时候最严重,但是他隐约记得,在百姓陷入最水深火热的时候之前,首先倒霉的是远在长安的小皇帝。
小皇帝登基没几年,就已经经历了寻常人一辈子也经历不了的磨难,天灾人祸不断,遇到像地震、洪水、旱灾这样的天灾,朝廷按照惯例要降罪三公,而他在位几年,三公年年换。
关中连年大旱,长安年年地震,也幸好他是个心大的,换成其他人坐到他的位子上,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受不了压力,轻轻松松举身赴清池了。
他有后世的记忆,虽然只记得些许大事,在细节上不甚清楚,但是和其他人相比已经是难得的优势,如果不趁现在有机会积蓄实力,等到荒年来临,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战争连年不断,百姓无处安身,遇上天灾的时候甚至能出现粮食绝收的情况,如果按照正常发展,在曹操进行屯田之前,袁绍、袁术、刘备、曹操等人几乎缺粮缺的快要饿死。
袁绍在河北,军人仰食桑葚,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赢,刘备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
曹操手下有个狠人程昱,为了解决粮草问题,甚至到了拿人肉当干粮的地步。
粮食是乱世生存的根本,存再多都嫌不够,他现在将袁绍弄去并州,再压制住袁术不让他捣乱,兖州地处平原,和冀州、豫州一样都是产粮大户,如果能在天灾大规模到来之前将基础的架子搭起来,再加上现在手上的这些粮食,怎么都不至于让治下百姓沦落到人相食的地步。
刘焉是个聪明人,抵达益州之后立刻和张鲁联合将益州封锁起来壮大自身,天府之国本就物资丰饶,外面再大的乱子也打扰不到那儿。
但是天下只有一个益州,那地方封锁起来容易想出来难,冀州兖州都是四通八达的地方,封锁道路不现实,想要稳下来发展自身,强大的武力是重中之重,不然能不能发展全靠别人的良心,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上,想发展起来简直是做梦。
要么怎么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冀州本身兵马良多,袁绍将他本部亲信带走,剩下的编入各郡县的军队,训练之后足以为他所用,更何况他有吕布、高顺、张辽、赵云等猛将在侧,不管是防备公孙瓒还是镇压可能出现的叛乱,目前来说人手都够用。
原焕大致梳理了一下现在的情况,捏捏眉心稍稍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先苟着,一时之强不算强,能稳住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