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君不君,臣不臣(众筹写书,见作者的话)

因为受到了天人们的精神洗礼,比如说卫鞅,他就特意在京城,置办了一家报社,专门讲述政治制度、政治理念,点评大汉朝的朝政,从各个角度分析大汉朝的现状。

所以,像卫鞅现在,已经是世家、灵帝的座上宾了。

灵帝每天都会看卫鞅发行的报纸,不止是灵帝这样,世家家主们,有志向的世家子们,也都会看一看卫鞅的分析。

自己脑袋笨不要紧,只要愿意学习,在知道正确的选择之后,愿意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那就还有救。

就连路中悍鬼、诸侯他爸爸袁术,也都开始好好学习了。这是一个不好好学习,立刻就会落后的时代。

所以,灵帝非常清楚,大汉朝的统治根基是什么!

大汉朝的根基有二,一个是全天下的良家子!

世家们是没有良心,也没有忠心可言的!

纵然个别世家子,对朝廷很有好感,愿意效忠大汉,也无法改变世家整体的属性。

你不能因为恩格斯是个好的资本家,是个同情底层百姓的资本家,就说所有资本家是大好人,没这个道理。

你不能因为荀攸年轻的时候,是个大忠臣,就认为整个荀家都是大忠臣。当然了,你也不能因为袁绍是个坏种,就说整个袁家都是大反贼,一个忠臣都没有,这也太绝对了。

所以,灵帝在反复思考之后就发现,如今的大汉朝,基本盘是良家子,也就是中小地主。

世家,就是墙头草,是蛀虫。

豪强、大豪强,也不是忠臣。

最底层的百姓,活都活不下去,对他们来说,如何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根本就谈不上忠诚。

所以,对大汉来说,数目众多的良家子,是根基。

数目众多的、效忠于朝廷的官吏,是根基。

这就涉及到大汉朝的特殊官制了,在大汉朝,底层小吏,是可以一步步往上爬,一直做到大将军、丞相的位置的,起码理论上是有可能的。

要是宋朝、明朝,底层小吏,永远都是小吏,一辈子都没法做官,都不能往上爬,所以,宋明的小吏,积极性、忠诚度,都存在问题,他们也没有忠心朝廷的习惯。

而大汉不一样,有些本事的底层小吏,都有一颗往上爬的心。所以,翻看大汉史书,时常可以看到,某某出身底层小吏,办了一件大案,直接扳倒了一位两千石,自己也一跃而上,成为了六百石的县令。

这样的事情,在大汉朝,是比较普遍的。

比如公孙瓒,他进入官场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吏,正儿八经的小吏,但是因为长得帅,身强体壮,仪表出众,被涿郡太守看中,最后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然后,公孙瓒就发迹了。

虽然公孙瓒是靠着吃软饭当小白脸发迹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从底层小吏,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所以,大汉朝的底层官吏,因为有着往上爬的希望,对朝廷还是比较忠心的,他们往往有着较强的主观能动性,整治世家(历史上),整治豪强(超凡大汉)还是很擅长的。

可是,一旦让世家们,打着太平道的旗号,把忠于朝廷的基层官吏、底层县令给全部杀光,来上一场大换血,那大汉朝就真的危险了!

想到了这样的未来,灵帝能怎么办?

他叹息一声后,死死的盯着袁隗、袁逢、荀爽、卢植、皇甫嵩等人看个不停,呼吸也越来越急促。

啪的一声,灵帝把面前的奏折全部扔到了地上:“好!好啊!好一个下邳陈氏!好一个陈家!”

“好!真好!”

“朕记住了!”

“下邳陈氏,剿灭黄巾贼有功,当赏!陈珪之子陈元龙,颇有才华,特举为孝廉,征召为郎将。”

“朕本欲重用之,奈何太平道野心勃勃,妄图谋反,便让陈元龙军前效力好了。”

“拜何遂高(何进)为大将军,总理天下兵事,负责镇压太平道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