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发圈还有可能自己鼓捣,这些头纱可怎么鼓捣啊。她算是当地走在最时尚最前沿的那个圈子里的,自己又是干这一行的,都没见过,也想像不出来。他们当地真有人有这个本事,亮出手艺出来单干,生意不得爆棚,根本用不着藏着腋着,偷摸着赚这点小钱。
这么一想,只有一个可能,小姑娘说的,就是真话。
只有端着铁饭碗的人,用自己的积蓄借单位的平台,鼓捣这么点小钱就挺满足的。人家钱少还能拿到他们拿不到的东西,这就是现在有单位和没有单位的区别。
舒雨愉快的收下小费,“谢谢大姐,下回有好事,我保准告诉你。我舅也没别人能使唤,有啥事肯定绕不过我去。”
“那我可承你的情。”老板把舒雨送出去,又站在门口说了一小会儿话,这才告别。
舒雨汇和舒雅,先去称了一斤金币巧克力,这是他们过年的时候,父母才舍得买的零食。舒雅看着巧克力,忍不住动手拿了一块剥掉金纸先塞到妹妹嘴里,然后又塞了一块自己嘴里,“阳阳肯定特高兴。”
“我早早许了愿,都拖一个月,再不买他该不相信我了。”舒雨嘴里塞了东西,含糊的说道。早期的巧克力,甜得发腻,一股子廉价的甜味,但舒雨还是吃的很开心。
接下来还得去岳婆婆家。
岳婆婆半个月前,就囤上了牛仔布,被人拿走一半,剩下的舒雨全要了。
一米一块五,舒雅听着咋舌,却见妹妹面不改色心不跳。
舒雨又顺手挑了几个料头,非常厚实的格子呢,用来做秋冬的大衣那叫一个板正。而且是非常经典的英伦格子,不拿太可惜了。
最后一共付了三百块的料子钱,姐妹俩又拖着满满两个编织袋去赶末班车。这回两个编织袋都装上了轮子,一人推上一个,一点不费劲。
“你打算给舅妈结多少工钱?”舒雅在车上小声问她。
“五,三十吧。”不是她不想多给,而是舅舅没转正之前,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二十八块,等到转正差不多能有四十七块,效益好的时候再发点奖金或是加班费,一个月能五六十块。在当时,足够养活一家大小。
舒家原本的生活水平,本就差不到什么地方去,姐妹俩从小到大都没遭过罪。穷和节俭,只是时代特色,谁叫当时物资不丰,拿着钱也买不到东西呢。但当时有的东西,姐妹俩从没缺过。
舒雅点点头,“这就不错了,多给了反而要疑心。”
常红心今天出了一趟门,拿着舒雨给她的收据,去吴县的裁缝铺取了好几件衣裳。舒雨提前给了钱,到了时间拿着票就能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