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房子面积虽小但是五脏俱全,夏至很满意,反正她只有一个人,不需要住太大房子,不然搞卫生也麻烦,搞大房子搞卫生浪费的时间还可以攒下来修炼呢。
她在新家里面里里外外走了几圈,最后决定有空的时候在院子的空地上加盖一个浴室,这样洗澡就不需要跑外面的公厕了。
这个时期的房子大多是没有盖洗手间的,除了可以省钱省地之外,还有就是因为一些规定。
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家都听上面的领导跟安排做事,村里的干部也没什么文化,加上局势紧张,有时候会过度解读一些上面的政策。
例如种田不是要施肥嘛,那肥料哪里来的?
这个时候没有那么多化肥,在传统施肥的方式下,肥料除了草木灰,动物排泄物等肥料,还有就是人体的五谷轮回。
因此人体每天排出去的东西,都被定义为公家地里所需的肥料。
“人工肥”并不是一排出来就可以浇地的,还需要经过发酵,也就是俗称的堆肥、沤肥。
集体经济下,每家每户单独沤肥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生产队为了方便沤肥,干脆在田地那边建了很多公厕让大家集中解决问题。
建立公厕的好处还有一个就是方便挑粪工作的开战。
挑粪是一个记工分的正经工作,若是大家的人工肥都搁自己家里,社员在挑粪的时候东奔西跑去到每家每户家里装粪跑过于浪费时间,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必须得集中。
除此之外,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防止大家将“肥料”藏起来自用,简直是一举三得。
建立了公厕之后,生产队还做了规定,但凡是自家大队里的人,三急必须去公厕里解决,你若是不把三急解决在生产队的公厕里,那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角。[注释1]
之前在70年代的时候,她也遭遇过这种事,那是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这个年代的一些制度。
当时知道这个规定的时候,她是懵逼的,觉得在自家上厕所时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角这个说法太夸张了。
尤其是后面还看到有些极端分子为了拥护这些规定,做出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例如有人外出回来,结果没去上厕所,有些比较偏激、经常盯着别人一举一动,随时想要搞事的人就会问他,为什么去外面办了那么久的事,回来之后不需要上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