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现在的孩子读书都晚,让起跃先去放牛吧,等过两年,家里条件好一点了,说不定到时候前进也回来了,到时候再送他去学堂也不迟。”
来娣本来是将老伴拉过来劝说和香的,没想到老伴倒叫和香给说服了。但是老伴都拍板了,来娣也只好认了。
其实来娣作为一个旧式没有念过书的女人,她未必真的觉得读书有多重要,只是因为这个是儿子亲自写信过来说的,她就将之当成了圣旨,一定要执行不可的。
和香知道这会儿队长应该都下地去了,等到中午,或许人就回来了。就算是再勤快的庄稼把式,到了中午也是歇一歇的。
和香等到了中午,就去和队长说了一下让起跃去放牛的事情。
“队长,你也知道我们家这个情况,实在是靠我一个人吃不饱饭了,还请队长费心,让起跃跟着去放牛吧,能挣一个工分是一个工分。”
队长也姓赵,其实这村庄里的人都是赵家本性的人。不用和香说,他也知道和香家的情况,确实,赵家二老懒惰在赵家村是出了名的,现在借口身体不好,在儿媳妇娶进门之后就再也没有怎么下过地了。现在赵家就靠着和香一个女人支撑着,日子确实艰难。
“可以是可以。只是我之前怎么听说,你们打算送起跃去念书啊?”
和香道:“别提了,我们家这个情况吃饱饭都尚且成问题,更别说送起跃去念书了,根本就没有这个条件。”
队长这才点了点头,“是了,还是要先吃饱饭,再考虑别的。”
这个时期,人们对于读书这件事,普遍都是持消极态度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身边有人通过靠读书改变命运的。送孩子去上学,最多是为了让孩子不当个睁眼瞎罢了。
起跃最开始得知自己要去上学,兴奋了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村里虽然多半孩子到了年纪都只能下地帮着干活,但是还是有大户人家有那个实力可以将孩子送去上学的。这样的人家,通常都是人口很多的人家,不缺劳动力,也就不缺孩子挣工分。
但是很快,他就听说了自己不能去上学要去放牛的消息了。
赵起跃都傻了。这怎么跟前面说好的一点都不一样。
这个消息是他奶奶来娣亲自来告诉他的。
来娣在孙子面前,当然是说儿媳妇坏话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