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汉州的事就交给你,失去亲人的百姓由你安抚,这事你若是做不好,户部你也不用去了!”
二皇子连忙领命,但心中却十分愤懑,甚至咬牙切齿。每次都是这样,每次三弟闯了祸,都要他擦屁股,然而他什么好都得不到,反而惹得一身骚。
但皇帝要他与三弟交好,为三弟做事,作为人子、臣子,他不得不听从。
可是,真是不甘心啊……明明他们都是他的儿子,不是吗?
本以为今日风波就会这么过去了,谁知有人出来参了大皇子一本,说他不重礼仪,不敬尊卑,大皇子常年在外打仗,手握兵权,这些参折只是毛毛雨,皇帝也只口头上说了他两句,就轻拿轻放了。
之后又有人参赵家大爷行事不拘,作为刑部左侍郎下手太过狠辣,往往事还没个准头就把人打的遍体鳞伤,这是屈打成招。
赵家追随五皇子,这就相当于在参五皇子了。殿内当即就有许多官员跪下有理有据地反驳,显然是知晓了今日会有这么一出,最后五皇子也出面求了情。
但饶是他们说尽了理,昌源帝也只淡淡听着,最后将赵家大爷贬为了刑部郎中,一下子从正二品降为了正五品,不可谓不狠辣。
最后,他还面无表情地警告了句:“下不为例。”
五皇子当即白了脸。
这一场朝会让许晏清即使在殿外,也大开了眼界。
他想到赵生煦从前说的赵家往事,又想到他这几月间了解的赵家,若有所思,一下朝,就主动去找了五皇子。
赵家对五皇子确实忠心耿耿,但他们的忠心是建立在五皇子最终能取得皇位,顺利登帝上,故而为了扫除障碍,一旦他们抓到什么把柄,就绝不会放手,让其他派系的官员不死也要脱层皮。
但对自己派系的官员,他们手头别提有多松,同样是犯了亲眷伤人罪,其他派系少不了一顿板子、大把银钱,甚至还要参他官位。但自己派系的别说是打了,牢狱也要蹲最好的,顿顿大鱼大肉,哪有坐牢的样子。
他们的做法太过,今日这出要不是皇帝授意,绝不会闹如此之大,皇上是在明明确确表达自己不喜的态度。
许晏清劝五皇子:“殿下,陛下的意思想必您也明白,我在翰林院多月,查看了陛下这么多年来的卷宗,陛下是个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的人。若是我们对所有官员一视同仁,就算赵郎中行事多有不羁,那陛下也不会驳您这个面。问题就在于,我们行事太过偏颇,虽说朝中分多派,但归根结底,都是陛下的人,轮不到我们自作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