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页

他跟操纵无人机的导播和导演联系,把科学家评委的要求说给他们听,问他们有没有办法,要不要马上找人过去收集数据。

这种数据得特别专业的人才能收集到,光是理工科都不一定能做到,比如萧裔远,可能还要现教他操纵仪器。

导播和导演也是一筹莫展,说:“临时找人也要时间的,这么专业的事,得去大学实验室找人吧?”

就在这时,也是在看直播的何之初给司徒澈发了一条短信:【我是何之初,你让导播用无人机搜集数据。我给你们留下的无人机里有b号操作系统,可以改做科学研究使用,甚至能做气候数据采集做天气预报】。

司徒澈见了大喜,顾不得研究发短信的电话号码怪异,直接问导播:“你能不能打开无人机的b号操作系统?何先生说那个系统能够做气候数据采集。”

导播很惊讶:“b号操作系统?我看看……”

他在电脑上鼓捣了一会儿操作平台,惊喜地说:“果然有!我看看,这里有空气温度、湿度、甚至有坐标经纬度,阳光折射度,还有周围光线的光谱比例分析!我靠!这就是一无人自动科学数据采集仪器啊!”

“那就好,赶紧采集数据发过来。”司徒澈紧张地吩咐道,“不要耽搁时间!”

十分钟后,无人机采集的数据发回给司徒家的那间会议室。

科学家评委们人手一份,开始科学研究。

无人机收集的数据非常庞杂,要在短时间内从海量的数据中得到有用信息,这就需要人工智能的帮助了。

萧裔远向几个科学家评委开放了他人工智能研究的云平台,这些科学家可以直接把数据放到上面去跑程序。

因此大大缩短了研究需要的时间。

又过了十分钟,以前需要一两天才能出的分析结果出来了。

那个得过物理诺贝尔奖的评委惊讶地说:“这真是太巧合了!”

“你们看这些数据?!这种空气温度、湿度,再加上阳光折射的光谱分析,和坐标经纬度,让那个地方刚好出现了一个‘镜廊效应’!”

司徒澈困惑:“……什么是镜廊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