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女沙皇不自量力选择双线作战,那么土耳其就与大清相互配合,拖垮沙俄,如若女沙皇选择放弃中俄边境的纠纷,全力以赴与土耳其作战,土耳其方面也不是毫无准备——女沙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实行拉拢贵族和大地主的政策,此举得到了贵族们的支持,但也激化了她本人与底层农民的矛盾。只要土耳其方面派人在沙俄农民之中稍加撩拨,引发农民反叛,也能够让女沙皇头疼一下。
再加上,女沙皇的丈夫彼得三世虽然只当了半年皇帝,但他手底下还是有一批前任沙皇留给他的拥趸的,彼得三世离世之后,这批势力虽然遭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打压,但还是有一部分留了下来,这些人对女沙皇的痛恨甚至超过了多年以来的老对手。
在必要之时,土耳其方面可以给这些残余势力一些援助,支持他们给叶卡捷琳娜二世闹闹事,水搅得越浑浊,女沙皇越头疼,对于他们来说便越是有利。
……
女沙皇在收到战报之时,气得将桌案上的文件都扫到了地上。
她本是打着速战速决的主意,先以闪电战结束与大清方面的战争,用沙俄先进的火器与强大的兵力打得大清不敢再对中俄边境线的问题有任何异议,而后调回这批士兵,支援亚速,以应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随时可能到来的袭击。
结果,闪电战是做到了,可惜是大清一方对俄方成功发动的闪电战,不仅将原本驻扎在中俄边境处的守军彻底击溃,连女沙皇特意调派到边境处增援的俄军也因为中了清军的陷阱,兵器对清军势力预估严重不足而损失惨重。
女沙皇还记得,那名从边境处快马加鞭赶回莫斯科报信的士兵一脸惊惧地告诉她,清军也拥有大批先进的火器,威力不逊于沙俄的火器,且在数量上,要远远多于沙俄时,她的不敢置信。
清军不是一向视火器为“奇技淫巧”,对火器不屑一顾吗?怎么会突然开始重视火器,并生产了大批量的火器?
因为往年清军有限的火器多是从沙俄购入的,女沙皇自认对大清的火器水准很是了解,然而这封战报却让她再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事实证明,在沙俄攻城略地,不断壮大自身的同时,他们的老对头、老邻居也一改往日的陋习,开始以极快的速度成长了起来。而沙俄方面,居然还在用老眼光看待他们,丝毫没有发现这一点……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接受了这个现实以后,重重叹了口气,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疏忽。
她是有野心不假,但并不愚蠢,不至于为看不清自身,为自己的失误千方百计找理由。
若是她能在与土耳其开战之余,多分一些注意力给这个老邻居,或是在老邻居胆敢扣押沙俄使臣之时,好好派人去打探打探老邻居的实力,现在也不至于这般被动。
然而如今,说什么都迟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已经到了必须做出取舍的关头。
她看了看与沙俄接壤的大清,又看了看与沙俄隔海相望的老对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终目光逐渐坚定了下来。
继续与大清死磕,可能会陷入到双线作战的窘境之中,两边都讨不到什么好处,况且,眼下,清军刚刚取得了胜利,正是势头最盛的时候,反观己方大军气势低迷,对清军又缺乏足够的了解,若是继续与清军死磕,搞不好女沙皇派去的那支俄军都会折在中俄边境。
反倒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些年持续与沙俄作战,俄军对他们的实力以及战术风格都颇为了解和适应,再加上土耳其在与沙俄作战之时屡战屡败,更是给予了俄军击溃他们的信心。舍中俄边境而取土耳其,是目前来看最为明智的抉择。
从两场战役的重要程度上来说,建立出海口、扩大海上话语权也比一块陆地的纠纷重要得多。
当然,这并不代表女沙皇就完全放弃了库页岛以及中俄边境处的那些土地,她只是因为分身乏术,而暂时将这些土地交予大清代为保管。等到她腾出手来,迟早会夺回属于她的东西。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一个领地意识极强的人,她的东西,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染指!
做出取舍唯一的问题就是,或许会受到一些顽固派的诟病。
这会给叶卡捷琳娜二世带来一些小麻烦,但动摇不了她的根基。
……
在与清军僵持了大半个月之后,沙俄终于撤军了。
精神一直维持着高度紧张状态的福隆安见那些身上印有双头鹰标志的人撤走,终于松了口气,跟着傅恒一起回到堡垒之中。
这数日以来,清军与沙俄援军一共发生过三次激烈的冲突,俄方援军没能从清军手上讨到任何好处,清军也只是有限的对沙俄援军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并没有要穷追猛打、赶尽杀绝的意思,倒像是在等待着什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