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三世自认为自己已经做出了极大的让步,既然这些人还是不肯接受,明摆着不把他放在心上,那就开战吧。他得让美洲人明白,谁才是他们的主子,他们该对他的仁慈感恩戴德,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试图挑衅他的威仪!
等这次打赢了这场战争,他不仅要向美洲征收茶叶税,还要把之前被废黜的其他税也补回来!
赢得了七年战争,使得乔治三世逐渐变得傲慢起来。
更何况,在此之前,几乎从未有过殖民地反抗宗主国成功的先例,因此,乔治三世并没有考虑过英国会输给美洲的可能性。
只是,接下来数年之中必然要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美洲上的英方,是无法在这档口承受与远东帝国闹崩的风险了。
当大清诘问的信件被送到乔治三世的案头上时,乔治三世虽对大清方面所说的话不大相信,不觉得是阿芙蓉害死了大清的官员,但英方为了不与大清交恶,还是做出了一定的让步。
乔治三世同意了乾隆和大清方面的要求,同意永不向大清兜售阿芙蓉,并且在五年之内,对于大清运送到英国的货物在关税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但他还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希望大清皇帝能够同意让英方参与本次“英国使臣用阿芙蓉害死大清官员”的调查之中。如果最终经过双方证实确有此事,那么英国给予大清的关税优惠额度将会延长。
……
乾隆在收到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时,已是几个月之后。
那被关押在牢狱中的英国使臣也从最初的有恃无恐,到现在开始变得游移不定起来。
若说在平时,他能够肯定,英王和英国议会一定会为了自己而尽力与大清周旋,毕竟,作为本国使臣,他代表的是一国脸面,他在大清成了阶下囚,难道英王与英国议会面上就有光么?
可英国使臣此时已经通过皇家报刊得知了发生在美洲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当然,负责看守这名英国使臣的狱卒们可没那么好心,日日为英国使臣送皇家报刊,他们只是看不惯英国使臣这副大爷样儿,想要搓一搓他的锐气,这才特意将英国与美洲的矛盾挑明了摆在他的面前,并告诉他,还是别指望英王了,接下来的数年中,英王怕是顾不上他了,老老实实向大清的皇上陛下服软才是正经。
英国使臣知道,看守者所说的话是真的。
如果在美洲真的发生了这样的恶性挑衅事件,英王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必然会与美洲开战。哪怕英国再强,也不能同时与大洋彼岸的两个庞然大物开战,那么拉拢安抚大清,就成了必然之事。
一个闹不好,他就会成为弃子,一想到这,英国使臣便不寒而栗。
他对负责看守他的人说:“我要见皇帝陛下,我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他。”
他决定用一些听起来很重要,实际上不大重要的情报,来换取自己活命的机会。这样一来,万一乔治三世陛下放弃了他,他也不至于直接被看他不爽很久的大清皇帝陛下给宰了。
……
“这些都是他亲口供述的?”乾隆问。
“千真万确,不敢欺瞒皇上。”
“哼,看他那副骄傲样,还以为是块硬骨头呢,没想到不过是给他施加了一些压力,他便给朕带来了惊喜。他看起来对英吉利颇为忠诚,不大可能将重要的情报告知朕。不过,哪怕他告诉朕的只是一些不重要的情报,也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让底下的人去探查一番吧。”
“是。”
第185章 一更
作为英国使臣付出“诚意”的奖励, 他的牢房从低等的牢笼换到了一个较为高级的牢笼,曾经在这个牢笼之中居住过的都是声名显赫的朝廷官员,有极少数人最后还别无罪释放了。这样的牢笼, 环境自然比先时的牢笼要好得多。
在乔治三世派来审理此案的人抵达大清后, 紧接着, 又是一番调查与扯皮。
乔治三世派来的人试图证明那名倒霉官员的死亡与阿芙蓉没有直接关系,是其他的因素,比如突发的疾病,才导致了那名官员的死亡。可惜查来查去, 他都没能查到足以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来, 无论怎么调查,其结果都是那名倒霉官员是因阿芙蓉而死。
迟迟没能将局面扭转为英王想要的结果, 让新来者颇为着急。英吉利人在海外时态度强硬惯了,视自己高其他人一等。这新使者在与大清官员们接洽的时候, 不免有几分想要强行逼迫他们的意思。
然而大清官员们都知道英国新来者现在就是色厉内荏, 英国根本无法支持远距离双线作战,此事若是拖延下去, 着急的绝对不会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