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这才说:“你们可知现如今外面世道亩产几石?”
郑林抓了抓脑袋再次摇了摇头,他生活富足,虽有一段时间在外流浪,可却不清楚外面种植之事,如果要问他粮价谷价,他可能还能说几句,毕竟之前先生让他和阿惠一起做过这方面的课业,阿榛却在思虑一番后,对着郑文说,“先生,三四石左右。”
郑文笑:“对,外面的田地亩产只有数石,可这里的水稻可能亩产十数石。”足以番两三倍不止。
这便是不同,这是数百年郑家先辈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结果,每一粒稻种都很珍贵。看小姑娘的样子,就很看重这些稻田,刚才没用农具敲郑林的那只手,已经很善良了。
郑林有些惊讶地看向最前方的那位少女。他不怀疑先生的话,事实证明,到现在为止,先生还没有错过。前方那位小姑娘的身影顿时在少年心中变得高大起来,没有人比接受过郑文和屈奭教育的他更明白,亩产十数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天底下将有两三倍之多的人不用饿死,不用到处流浪,也意味着,任何一个人拿着这些水稻出去,都可以功成名就,流芳百世。
他们在后面说着话,又走了一会儿四人很快就爬到了一座小山丘的山巅上,似乎一转眼的功夫他们就看见一座很高的木楼耸立在一处石台上。
不说郑林和阿榛,郑文也大受震撼,这座木楼起码也有数十米高,在这个时代也是不了多见的建筑,而且周围并未有石墙等结构,她看得出这座观星楼是全木质结构,没有用其他的部件,算是卯榫结构。从观星楼下方石台上的那些青苔和一旁石头被磨损的痕迹可以看出,这座木楼年纪不小了,起码也是百年以上的年纪。
郑文在木楼前站了很久,她抬头最后看了一眼,才带着郑林和阿榛跟着少女进入了木楼中。
第121章 郑家的时代
这座观星楼不小,内部空间很大,中间是中庭镂空涉及,站在下面抬头就可以看见最上方的木质穹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