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中秋节,秀女也终于送入京城,由内务府筛选一轮过后,便正式入宫,由太后亲自选阅,称之为殿选。
这样的选阅,太后已经为皇帝主持过三回了。
但这一回,不比从前,不只是要为太子选出太子妃,也要为二皇子三皇子相看正妃,虽说三皇子年纪还小了点儿,但若有合适的人选,先定下也未为不可。
更令太后惊讶的是,皇帝竟私底下与她说,今年后宫不添新人了!
虽说刘才人、姜才人、顾美人也还算年轻,但可是足足六年没添新人了,皇帝……
太后自是顺着皇帝的意思,她不是皇帝的生母,皇帝如今又子嗣丰盈,添不添新人,也没什么妨碍。
但太后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良妃。
太后旋即又否定了这个猜测,许是因为要给皇子们选妃的缘故吧。
经过千挑万选,太后和皇帝最终选定了定海伯之女申氏为太子妃,又选了北盛侯的侄女、兵部侍郎之女洛氏为二皇子正妃,而三皇子妃则选了出身书香门第的礼部尚书之女秦氏。
这位皇家媳妇,无论容貌、才学、仪态都是秀女中拔尖的。
但是,太子对这门婚事,据说很不满意。
这定海伯是先帝年间因收复台湾有功,所以才得了一等伯的爵位,虽然也是实打实的勋贵,但是比起开国公侯终究是逊色了一筹,而且这定海伯因连年征战,腿上旧疾复发,早已不再担任五军都督,身上只有个散秩大臣的闲职。
娶上这样一位太子妃,对太子的势力,几乎没有什么帮助。
相比之下,北盛侯府却是开国武侯,三皇子妃亦是出身钟鸣鼎食的清流世家,比之太子妃,丝毫不遑多让。
因指了这样的婚事,谨妃和诚妃终日喜气盈盈,对未来的儿媳妇都满意至极。
卫嘉树不免为未来太子妃默哀,还没进门就要给人当娘!就是当初的那个李昭训,就在十皇子降生后不久,李昭训就诞下了太子的长子。因只是庶长子,所以无论皇帝还是太子都不怎么上心,但是,赐婚以后,太后便为昭训李氏请封了良媛的位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