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页

回头看一眼身后跟着的几个掌柜:“其实就是个误会。妾身一介女流,这些年也没什么建树,并不敢辱没了先父名声。这次是刚好在北方巡查田产商号,偶然得知北地今年冬天暴雪,并且粮市上有些紧张,刚好我在这边有一仓闲粮……想着这北地是我父临终前最为牵挂之地,便想着略尽绵薄之力。前两日我在恒远郡已经和永信侯说好了,这一仓粮食我替先父赠予军中将士过冬,也算时隔多年替父亲再为曾经的同袍战友尽一份心力了。不过侯爷的意思是军中的粮草尚且充足,他约莫是想定个方案按照附近诸城百姓的人头数分发了下去给百姓过冬的。这件事的细节,容后太守大人在与他联络详谈吧,我这一介女流,就不插手了。就是因为我之前有和这边的几个大掌柜签了卖粮给他们的契约,他们也都是急性子,听说我把这里的一仓粮食赠了军中都有些着急。太守大人您请见谅,生意场上的事,都是要牵扯上下家的,他们约莫也是怕我这来年答应给他们的粮食拿不出来,进而影响了他们在下家那里的信誉,所以方才在浮云楼我与他交代此事时有两位掌柜情急之下……呃,情绪有些过激。惊动了您府衙的人前去调解,也实属是不应该,我在这给您再赔个不是。”

她这要的就是大庭广众把话说的漂漂亮亮的。

浮云楼的动静闹大了,加上衙门出动,半个内城的百姓这会儿都挤在衙门门前看热闹。

他们可不管粮商的库里有多少存粮供他们发财,他们听到的只是他们都能领到免费的粮食过年了,哪怕是家里还有些余粮的百姓也忍不住的欢欣雀跃

这天寒地冻的,能多点粮食囤着总归是心里更踏实些。

崔书宁明明白白的交代了来龙去脉,人群里的整个气氛已经沸腾了。

何太守一开始还怕崔书宁跟不上思路,平定这事会很是需要有些曲折和口舌的,却没有想到这个小女子口才极佳又思路清晰,一番话铿锵有力,振振有词,就生是将民情给带动了起来。

那些粮商有的不是本地人,而崔舰死了过十年了,如今名字已经很少被提及,他们并不知道,但是本地的土著却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人,当年虽然恒阳城没能守住,但是包括主帅崔舰和监军裕亲王全部血战不退,宁肯以身殉国也未曾倒退一步,这份血性和坚持的确是鼓舞了军民士气的。

两个本地的掌柜给科普了一下,他们才意识到这个到处买地卖粮的大地主婆居然出身不俗。

还有消息更灵通些的……

就连她还是如今恒阳军主帅顾泽前妻的事也一并给做了科普。

现有一个过了世的崔舰为她造势,又有一个掌管二十万边军的永信侯杵在她身后……

虽然身份上就只是前妻,但两人既然能坐下来心平气和有商有量的敲定了捐粮的事,就足以证明他们即便和离了但也不曾结仇。

何况崔书宁话是说她捐了粮食给驻军,是顾泽建议再分发部分下来给当地百姓的,如果真是互相怨恨的那种和离夫妻的关系,女人生来小心眼的,这女人怎么会把这么个善名往自己前夫头上戴?

百姓那里都在欢天喜地的等着分粮过年了,这几个大掌柜凑在一起,这时候虽然还是觉得煮熟的鸭子飞了不甘心,但同时心里更多的却是后怕。

这个女人的两重身份背景都不是他们能惹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