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页

那边哑奴已经重新和了一大块面团,醒面的间隙又多剁了三颗白菜,撒上切得很小的一碗猪肉丁,杭家姑娘加上各种佐料拌好馅,四个人围坐在小桌子旁边忙碌起来,结果却发现崔书宁捏的饺子有模有样,反而是桑珠手比较笨,不太做的来这个,于是就被赶去擀皮了。

崔书宁还惦记着这杭姑娘之前在堂屋说的话,就抽空问她:“这些年我走过很多地方,来这里还是第一次,我们之前是在哪里遇到过吗?”

杭姑娘目光没有闪躲,抬起眼眸冲她笑了笑,却是以这样一个微笑光明正大的拒绝了回答这个问题。

崔书宁有好奇心,但不会被好奇心驱使左右,既然对方不想深谈,她也就识趣的不问了,转而聊了些路上的见闻和请教了一些北地的风土人情。

杭姑娘性格挺开朗的,但是这种开朗里面又有着超乎常人的稳重。

崔书宁和她一起包了三百个饺子的工夫,这一番接触下来俩人就混熟了,但越是熟悉下来,崔书宁就越是有种很难说得清的感觉。

这姑娘的无论性格还是言谈举止都不叫人讨厌这是肯定的,不过你听她说话看她行事,分明就是个很活泼的人,但你每次与她对视时从她的眸子里看到的却是如水波般轻缓优雅的光,宽和而沉静……

看似是和性格相悖,但又融为一体,不会格格不入,一样叫你看了如沐春风,相处起来很舒服。

这些年崔书宁也自认为是见多识广阅人无数的,像她这样的人却是第一次遇见,有着一种像是朝阳一样积极又蓬勃向上的力量,偏偏又有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温柔的教养。

男人的饭量大,尤其是卖力气的武夫,这饺子个头不算小,杭姑娘是按照每人三十个的量给安排的。

杭泉确实是一个时辰以后回来的,当时饺子还剩最后十几个就包完了,他于是把衣袍下摆往腰带里一扎坐在灶前烧火。

他们兄妹俩的关系不错,他随口问了一些这半个多月妹妹在家里的情况。

就像崔书宁猜想的,杭家这姑娘也是军中编制,虽然不上战场,但是相当于现代军队机制的后勤人员,负责帮忙统筹士兵人数,管理分发物资,平时闲暇了就去伙房帮忙,如遇战事,也能去医帐里帮忙打下手。

杭家一口大锅,饺子也是下了好几锅才全部煮好。

堂屋地方有限,而且崔书宁手底下那些护卫都是粗人,让他们跟主子一桌吃饭他们估计都不不好意思吃饱,欧阳简和哑奴就端着两大盆饺子去了前院。

崔书宁让桑珠去把在屋里睡觉的沈砚叫起来,她们三个和杭家兄妹同桌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