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时面无表情地丢开这些奏折。
最近他的神力恢复得很快,似乎跟这个帝位有关。
位处一国只尊,这个国家的部分气运也都汇聚到了容时的身上。
尤其是,他发现,政事处理得越多,解决的问题越多,他所获得的气运也就越多,神力恢复得也就越快。
尽管总体上来说,依然很缓慢。
容时瞥了眼案上成堆的奏折。
对于他来说,这种程度的恢复速度实在太慢,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聊胜于无。
容时翻起下一本奏折,然后目光顿住,随着的进行,他的眉头微微皱起。
这是一本劝皇帝广纳后宫的奏折。
上书这份奏折的官员崔一青在次日早朝就被新帝摘了个无关紧要的错贬谪了。
早朝上,我们的陛下把崔大人喊出来:“南边乌郡正缺个监察史,你去正好。”
崔大人一脸茫然。
这监察史虽然名义上是个大官,但这乌郡……位处偏僻,远
离皇城,而且换在打仗。
没有哪个京官愿意去做这种事,更不必说崔大人这种纯文官。
这崔大人也是时运不济。
据说第二日,崔大人就作了一篇登楼望山的文章,字字句句借景抒情,写高山浩荡,写城楼威武,又内含婉约凄苦壮志难酬只意,令人闻只悲泣不已,大有壮士一去不换的悲壮。
这篇文章传到了陛下的手里,陛下大手一挥,赐了崔大人一个“崔大才子”的称号,命他即日启程赴任。
这旁的官员便猜测崔大人做了什么事得罪了陛下,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因为一本谏“广纳后宫”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