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宗上写着,戚洲将军告发姜家后,皇帝着人搜查姜家,搜出一叠姜枫和乾国将军的通信,来来往往,已经持续了将近一年。两人在最后的几封信里,约好了乾国在八月举兵犯境,吸引离国大部分的兵马前去与他们抵抗,而同时,姜枫率领兵围攻皇城,取容氏而代之,事成之后,离国将奉上疆界往内五百里的肥沃之地,且十年之内不犯乾国分毫。
此信一曝光,顿时引发民愤,调查这件事的廷尉宋禧让没废多少力气,就在城外发现了姜枫养私兵的痕迹。这一切顺利地有些过分,好像有人在那里准备好了证据,专门等人来取一样。
人证物证俱全,皇帝震怒,下令诛杀姜氏九族,一夜之间,姜府门前血流满地,惨叫声不绝于耳。
卷宗上的叙述简单,疑点却不少。
首先,据他所知,姜家养子戚洲和姜氏兄妹的关系并不好,缘何姜枫谋反这种极其私密又关乎大局的事会让戚洲知道?其次,既然姜枫养了私兵,为什么关键时候不反抗,要任由皇帝灭他满门?
这其中必定有隐情。
景淮看着卷宗陷入沉思,容时进来时,未来得及收好卷宗。
容时只扫了一眼,那些记录就一一映在他的脑海中。
景淮知晓他已经看见,也不急着收起卷宗,反而拉着容时的手把他带到桌子后面让他一起看。
记载这个案件的卷宗其实不是原版,而是景淮凭借在廷尉衙门里看到的记忆,重新抄录的版本,上面的墨迹都还是新的。
景淮手指在卷宗上轻轻拂过,最后停在在了“戚洲”这个名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