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没有什么不能说的,苏安生也不隐瞒,“学校打算招三名老师,老师的工分和社员一样计算,每天算八个工分。”
知青们一听激动坏了,他们在地里出工,一天也就是七八个工分,但是当老师是脑力劳动,对他们来说要比下地干活轻松的多。
“各位哥哥姐姐,你们要努力哟!当老师要考试的,还要经过队里人的投票选举。”
苏安生有些傻眼,投票选举他也赞成,可是考试怎么考?他们队里的人学历高的本来就没多少,谁来出题,怎么考这些城里来的学生。
不过,这也不耽误他顺着闺女的话来说,“梨宝说得对,我和大队长商量的就是这么办,大家都有机会。”
这下几名知青都顾不上闹别扭了,还要考试,那他们可要好好准备一下。同时还要好好表现,和社员们搞好关系,争取投票的时候能多些人支持他们。
这么一来,知青们对着苏安生更热情了,围着他不停问起生产队的情况。
和这边的热闹不同的是,在一旁安静地烧火做饭的李老祖孙两个。
这祖孙二人,也是严玉宁的金手指之一。在李老下放到他们生产队的几年里,严玉宁刻意接近他们,经常给他们送吃的、用的,即使他们态度冷漠,严玉宁也丝毫不在意。
终于在坚持了一年以后,感动了这祖孙两人。李云恺更是视她为亲人,在两人回城以后,成为了严玉宁的靠山。
在书里苏家直到两年后才分家,严玉宁照顾李老祖孙,给他们馈赠的粮食、棉被、棉衣通通都是出自苏家。
苏家人知道这些东西的去向,也默许了严玉宁的做法,但是李家祖孙两个却把这份恩情都记在了严玉宁一个人身上。
所以对着眼前的这祖孙俩,苏青梨没有太多的好感,不过是陌生人而已,她也不会像严玉宁一样,趁着他们落魄的时候去施恩。
不过苏青梨没想到,她没搭理这祖孙俩,李老却先和她打招呼。
“小姑娘,你快来一下。”
“叫我吗?”苏青梨纳闷,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