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页

有时候也有无心之言:“周阿姨厨艺太好了,要是能开店,肯定好多人都来吃!”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玉兰对此没什么反应,倒是旁边的楚筠盯着她的背影,在心里盘算开了。

1978年年底,发生了几件大事。

首先是十一月底,皖省小港村突然搞起生产责任制,抛弃了生产队大锅饭的劳动准则。

一石激起千层浪,楚筠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脑子里已经转过很多念头。

这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试探。如果小港村能成功,很快全国都会推广。

而楚筠知道,小港村是一定能成功的。

她在李家沟住了一年多,加上原身的记忆,她很清楚以生产队为单位的劳动形式,其中偷奸耍滑的人,实在太多了。毕竟又不是给自己家干活,多做点少做点,有多大关系?

但生产责任制就不同了,这明显就是分产到户的做法,说白了就是干得多收获多,届时绝对会大力鼓舞人们的干劲。

接着十二月,国家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这个名词几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全国人民所熟知。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但楚筠却敏锐地意识到,机会马上就要来了。

自从搬到县城以后,楚筠就每天都订报纸,但她从来没有像这段时间一样,每天都会把街面上能买到的报纸全部买回来,然后研究到深夜。

那一阵,家里的人都发现楚筠的眼神越来越亮,似乎有些什么巨大的变革,正在萌芽。

楚筠确实一直都在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她的绣艺其实不是特别好,76年的广交会上惊艳亮相,就是她的巅峰了。到了78年,李小菊的绣艺都已经超过了她,她现在已经对去纺织厂不太热衷,倒是改革开放这个政策,让她的心里再一次升起了一种大大的豪情。

虽然还只是个纸面政策,尚未落到实处,但很多东西,其实已经慢慢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