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年初, 魏知庭带着简单的行李,坐上了去京市的列车。
这是云潭大队十多年来考上的第一个大学生,连大队书记都亲自过来送行,不少村民们带着孩子赶过来, 满怀着憧憬说起魏知庭的事迹, 从前被鄙视的不爱说话的缺点, 也变成了内秀的优点。
只有梁茵待在知青点的屋子里不肯去送, 心里头酸溜溜的, 活似被人硬塞了几斤柠檬。
魏知庭留下来的那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成为了剩下四个知青的宝贝,虽然现在沪市出版的这一套书已经卖到了衡县, 但他们没有钱一人买一套, 何况魏知庭这一套, 是属于市状元曾经用过的, 自然与众不同。
四个人送走了魏知庭,就再次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之中, 77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了,但是78年的高考,马上又要到来, 他们还有机会。
梁茵对此嗤之以鼻, 但现在已经无人理会她了。
这一年注定会因为恢复高考的事情,在全国各地掀起轩然大波,现在就是李家沟的田间地头, 不认识几个字的老农也时不时会提及这件事, 哪怕只是跟魏知庭说过几句话,或者住在谭静隔壁,在吹牛的时候, 也免不了得到其他人羡慕的注视。
其他的事情相比起来,就没那么重要了。
比如说给□□分子平反,明明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李家沟的人一开始也关注了牛棚里面的两个□□分子一阵,但是一直过了半年也没有发现什么变化,渐渐地,就无人在意了。
只有楚筠,担心陈郑二老忧虑,时不时宽慰他们几句,到后面,陈之蕴不得不无奈笑道:“我们两个老东西都在这里待了十来年,哪有你想的那么脆弱?小丫头该干嘛干嘛去,我们这心态好的很!”
这时候已经是五月份,四处生机勃勃,田里的水稻青翠欲滴,有的已经长出了小小的稻穗,连微风吹过来都是清爽宜人的。
一年半时间,楚筠已经完全适应了这个时代的生活,有时候回想起上辈子的事情,竟然朦朦胧胧,变得不太真切了。
他们在牛棚里说起平反的事情,却不知道为了这件事,还有一个人已经在赶过来的路上了。
赵山河骑着自行车,飞快地路过郁郁葱葱的山林,在小路上疾驰。
他脸上被晒得通红,但眼神里却带着几分急切的兴奋,似乎恨不得马上就赶到牛棚,把那个好消息告诉里面的每一个人。
结果,都已经能看到李家沟里那几十户人家,以及空气中弥漫的似有若无的红薯香气了,赵山河的神色却突然严肃起来,猛地蹬了几下自行车,终于听到了隐隐约约的叫救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