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天以后,干农活挣工分的吸引力,在某些人眼里大大下降了,取而代之的,是魏知庭手里那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成为了包括知青在内的好些年轻人眼里的新宠。
为了从他手里借到一本书抄写,几个知青甚至一连好几个晚上不睡觉,在煤油灯下硬生生熬成了熊猫眼。
他们不再浑浑噩噩过日子,干农活也越发积极,就想着赶紧做完,回去读书。
每到晚上,知青点屋子里油灯总是亮到后半夜三四点,几个人凑在一起读书,誓要把从前丢下的知识捡起来。
除了梁茵以外,没有人叫苦叫累,因为他们心里,已经有了一种叫做信念的东西。
他们知道,恢复高考这个口子一开,就不可能只有这一次,即使第一次报考的人多,他们可能考不上,那也没关系,明年继续奋战就好了。
楚筠那一麻袋书,也终于被人知道了,还是因为她偷偷问了李小菊想不想去参加高考,可以提供教材,被旁边的人听到几句,才传了出去。
李小菊现在正沉迷绣艺不可自拔,甚至连小学的代课教师工作也辞掉了,她对高考不感兴趣,因此就拒绝了楚筠的好意,但是村子里却有其他人找上了门来。
那是一个跟原身一样,到了李家沟做知青以后,发现生活太难了,于是嫁给了村里人的姑娘。
这姑娘名叫谭静,是丈夫陪着来的,带着一大袋子的粮食和蔬果,只求楚筠把书借给她抄一套。
看着那一袋满满的东西,楚筠就明白,这姑娘嫁的人家不错,明知道她如果考上大学,就可能再也不回来,但还是由着她去了。
对这样愿意上进的女孩子,楚筠自然不会吝啬,直接把那一套五本书递了过去,也没说是借的还是给的。
谭静千恩万谢,楚筠送她出了院子以后,回神的时候却看到不远的墙角边,站着另一个姑娘。
楚筠认出那是另一个嫁到村里的知青陈笑笑。
陈笑笑盯着前方谭静的背影消失在小路尽头,才缓缓转过身,犹豫了一下,朝着楚筠走过来。
离得近了,楚筠才看到她脸上手上全都是伤,明显是不久前刚被打了一顿。
楚筠心底一沉,已经明白了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