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肖姗从早忙到晚,该做的事情一件没拉,每一项工作都完成的很好,但,她今天状态实在算不上好。
以前她工作起来是忘我的,但现在她时不时会在时间的间隙里想到儿子。
早上他们临出门,腾腾是不再哭了,但那大眼泪还在打转呢,神情也是一副很委屈的样子。
的确,最近几个月她陪孩子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
想到此,肖姗利用了午休的时间,将一天的工作在下班前结束了,干完所有的工作,她认真起草了起草了一份人事计划。
现在校工厂不敢说已经不如正规,但至少已经有了一定的产能,销售额度也完成的不错,按照现在的情况估计,最多再有一年半的时间,就可以有净利润了,这种情况下,厂里最需要做的,一方面是提高产能,另一方面是人员的配备。
按照体量,校工厂至少还需要配备两个副厂长,她本人也需要一个能干的秘书,再就是一些中层干部了,比如厂办主任,财务科长,车间主任等等。
两个副厂长的人选,肖姗已经想好了,一个是郑南方,他做销售或许不如王林花,但毕竟有实际工作和社会经验,上次和她一起出差谈合作,表现的不错,而且管理能力也不错,她不在的时候,厂里没有副厂长,都是让他代管的,从没出过岔子,算是综合能力匹配岗位。
另一个副厂长,也是系里的青年讲师,名叫杨红艳,她三十来岁,是学校有名的老姑娘,她个人条件其实不错,但就是不肯结婚,她不结婚也不谈恋爱,但业务能力也没有多强,上的课稀松平常,也不知道那么多的业余时间都干啥了。
一开始肖姗没注意到她,是她主动提出来要来工厂上班,但不是和其他老师一样负责技术开发,而是要求去车间干活儿。
肖姗当时很惊讶,但也不好不答应。
杨红艳进了车间如同鱼儿进了水,她的业务能力不算强,但毕竟是大学讲师,比那些半瓶子都没有的工人强多了,她很谦虚,和大家一起干活儿,而且不吝赐教,工人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很快就提高了。
没多久,她所在的车间出来的零件误差率是最小的。
肖姗便把她提拔成了车间主任。
杨红艳现在忙得很,学校的课要去上,工厂里的活儿也不能耽误,不管是她自己负责的车间,其他车间出了技术上的问题,她也总是很热心的过去帮着解决。
校工厂依托于鹿城大学,和其他工厂最大的区别就是,厂里没有专职的技术员,出了问题,都是去实验室找教授,麻烦倒是不麻烦,但工人们还是更愿意找杨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