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说,半夜照顾儿子,基本对他的睡眠没有什么影响。
但肖姗就不一样了,每次给腾腾换完尿布,至少要半个多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睡着。
他们机械工程系的校办工厂规模不算太大,因为资金已经到位,厂房早就盖好了,车间里面很宽敞明亮,只是机器还没有采购齐全。
办工厂不是实验室,不但需要的设备更多,而且更偏重于实用,为此肖姗和系里的几个讲师教授几乎跑遍了国内的各大工厂,现在各式机器已经采购的差不多了。
经过实际考察,发现国产车床的技术已经很高了,已经有了数控机床,在性能上比较,并不比进口的差,但价格只有进口的三分之一。
除了一些国内没有,而且技术上暂时也没法攻克的零件,能用国产就尽量用国产,一方面是不让外国人挣到她的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钱真的不经花。
虽然五百万听起来已经很多了,作为一个小厂的启动资金的确算是充足,但肖姗有前世办汽车厂的经验,厂子一旦办起来,机器一旦转起来,这点钱根本不经花,何况,现在和那时比,各种条件都不太成熟,不止国内,国外的汽车制造技术也很一般,进口零件是天价,想要依靠进口零件,拼装批量生产汽车的路子,是完全行不通的。
也就是说,即便开办了工厂,也会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有利益输出。
所以她必须严格控制成本,能少花就少花,能不花就不花。
饶是这样,她手里的钱也是以飞快地速度在消耗,现在五百万只剩下一百多万了。
好在有了厂房和机器,还进了第一批原材料,短时间内,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支出了。
他们校工厂最大的优势,在于人员上的构成,讲师和教授们的工资本身已经不算低了,一般生活上没什么困难,学校出头办了工厂,给他们的学术和实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高兴还来不及,不会计较一点加班费,何况他们是自愿加班的。
技术指导方面有系里的教授们,车间里的杂活儿则安排给了系里的学生。客观来说,学生们的热情一点不输老师们,他们选择了机械工程系,就代表很喜欢这个专业,放眼整个国内,能够拥有这么先进的校办工厂,没有几所大学能够办到。
那种兴奋,喜悦,骄傲,以及时代的强烈使命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凌晨一点,赵明山轻手轻脚的起床。
时值仲夏,宽大的落地窗只拉了一层薄薄的纱帘,有皎洁的月光照进来。
赵明山没开灯,从柜子里拿出干爽的尿布,十分熟练地给儿子换上了,腾腾睡得很乖,小腿动了两下,头也歪向另一侧,似乎是找到了一个很舒服的姿势,然后就一动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