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向墨最想要参加的活动。做这样儿的工作,可比一天天的跟什么假千金斗心眼儿有意义多了。

偏远的乡村,向墨不陌生。甚至相当熟悉。并没有任何不适应的。

下来义诊的也都是年富力强的大夫,老大夫们医术是高,但是体力不行,进山的活儿,真干不了。大部分的地方车都很难进去,要人力抗着设备步行进山,住也没地方,有时候还得搭帐篷,更别说洗热水澡什么的,想都别想,也没那个时间。

以前,有重症的患者,通常都是想办法接到大城市继续治疗。

这次向墨来了。不用了。没有她治不了的病,轻症,一剂药下去,基本症状就没有了。重症,也会有立杆见影的效果。有些方子上的药材,不好找,同行的大夫会跟她一起研究替代的药材,还有就是,有些药材,有,但是贵。在有可替代的更经济实惠的药材的情况下,肯定不能浪费善款。在这两方面,向墨的经验确实少,要其他大夫帮着查缺补漏。

很快的,同行的都知道,来了一个医术非常厉害的小大夫,医术绝顶,但是不会开药……

都当成谈资在聊,中医圈内的人都知道向家传承的事儿。西医圈子里知道的还不算多。等聊得多了,有人给科普过,大家才知道,啊,原来小大夫是空有理论,没有实践啊。

之后,大家就尽可能的多让向墨触诊,让她多接触病患,积累经验。

又有向苦木的面子在,还有向老爷子在医学界的声望,愿意交好的大有人在。

一直到腊月二十五,爷俩才风尘仆仆的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