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那小伙儿乐得直搓手,“好咧,哥哥你放心,兄弟一准儿把事给你办得利利整整的,以后但凡这俩院子出什么事儿,你尽管找我就是了。”别说才俩院子,满打满算的能住十来户,就是再有十户,他也能安排来,有得是人租。骑这么久三轮儿,认识的回城知青,还有街坊邻居房子实在住不开的,那可多了去了。一个月拿出来五块八块的租间房,紧巴点儿,好歹有个人住的地方。
这就是知青了,都吃过苦,一接上头,就跟见到战友似的,没有虚的假的那一套,对那些苦难的经历都能感同身受。方逐溪和向末说起来都不是知青,他算半个,向末完全就不是,只是接触得太多了,还是挺理解的。
之后,那个叫李建军知青很快手写了租房合同,方逐溪跟着一起去委居会存了档,这合同就算是生效了。知道他开小卖部,进货也要花钱,手头宽裕不了,房租也给延了半年的。有委居会做保,那大妈还没口子的夸李建军是个本分肯干的,不等不靠,自己挣一份辛苦钱,那就行了,不怕他懒账。就这么着吧。
是真没想到,就是出来看看房子,还能顺手把房子给租出去。
“走吧,再去西山仓库看看去。”办完了租房手续,方逐溪又有新提议。
“西山仓库?那又是什么地方?”她是真的孤陋寡闻了,自打进了京城,不是在复习功课,就是带孩子,再就是上学,就在家和学校两头跑,最多就是在家附近逛一逛,拿粮本买生活用品,再远点儿的地方都没去过。
“之前从各家收缴的家具物品基本上都封存在西山仓库。平反之后,该返还的都返还了。还有不少,家里已经没有后人的。那些东西就成了无主之物,现在也对外出售,国家现在太穷了,处处都需要钱,那些东西放着也是放着,多少能换一些经费。”
行吧,就是捡漏呗,那就去吧。
“都是些粗笨的家具了,还有一些有记录可查的东西,品质就那样儿。好些实用的,收音机、自行车,金银古董什么的,账上都没有,也不知道都便宜了谁去,现在也不可查了。”
老大老大的几个仓库,里面满满当当的摆满了家具。仓库的管理员拿着账册,带着方逐溪和向末转。来了才知道,这对外销售也不是公开的,和有门路,消息灵通的人才知道。方逐溪是给那管理员拿了二十块钱的油票,才让他们进的。
“你们看好了什么,我记下来,回头再带着车来拉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