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贾琏升官,主持经筵

红楼第一狠人 端台 1149 字 2022-10-06

当然,实在不愿意统一也能被发现出来。

承宣帝也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他也知道,现在真要实行变法,就不再是他、北静王、贾琏三个人的事,的确需要在一个场合,让整个帝国的重臣们参与此事,讨论并付诸实践。

“准!就开经筵日讲。”

承宣帝准予了贾琏这项提议后,就真的宣旨于明日开始进行经筵日讲。

经筵日讲不属于必须得有的政治活动。

一切皆看皇帝心情。

当然,如果勤开经筵,自然也会令文官们欣喜。

因为这意味着皇帝陛下是好学,而掌控了一切儒家经典解释权的文官就也多了一个接触皇帝的机会。

只是以前的承宣帝嫌经筵上讲的都是形而上学的东西,没什么实际用处,而且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固定的流程,每日讲的内容也都毫无创意,所以,承宣帝也除了在即位之初开了几次经筵外,后面就没再开过经筵日讲。

而现在承宣帝再次开经筵日讲,许多文臣们都高兴的不行。

贾雨村自思自己已是礼部左侍郎,倒是可以在经筵日讲上,展示一下自己的韬略,而可以因此简在帝心。

他现在能成为礼部左侍郎,全靠会钻营,几乎京城所有官员都和他关系不错,以致于他能在数次廷推中成为礼部左侍郎。

这与贾琏不同。

贾琏是因为简在帝心,而成为了国子监祭酒兼礼部右侍郎,但在人望上不如贾雨村。

不过,在大康,起着最高决策作用的不是人望,而是天子。

故而,最终成为经筵日讲的日讲官是贾琏。

贾琏在经筵上先扯了几句儒家经学方面的学问,然后就将所讲的内容扯到了国用不足的话题上。

这个没有难度,因为儒学许多内容都是大而空,可以套在任何东西上,小的家常伦理,大到治国安邦。

“但事实上,国用不足不是当务之急!”

只是,贾琏接下来的一句,算是把参与日讲的皇帝和文官都惊讶住了。

“国用不足居然不是当务之急,那什么才是?”

贾雨村因为没有能成为经筵讲官,而见贾琏这个只是自己副手的礼部右侍郎却成了经筵讲官,本就有些失落和嫉妒,如今见贾琏这样说,也就主动问了起来。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