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翻译的活,大家多少有些羡慕,但也知道,她们自己干不了,嫉妒都没法子嫉妒。
“你同学蛮厉害的呀?”颜母放下报纸说道。
“那是,肯定厉害的呀,清姐学什么像什么。她还学了别的语种,一样学的特别的好。我们连现在学的都搞不清楚,可她学什么都快,发音还特别的标准。
连教授们都说,她说那些语种跟那些本国人一样,就是俚语也懂,还发音准确的像是在那边住了很多年的人。”
颜佳琪现在最最崇拜的就是杨清,还没有催生学霸,学神这两个词,要是有,她肯定会说杨清就是学神。
学什么都快。快的让人觉得她“不是人”。
颜家人也就是小小的议论了一回杨清。
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一大早,杨清就带着几个孩子回娘家,即是过节,也是送年礼。
上午九点半,杨清已经到了娘家。
杨父早上起床就一直背着手在胡同口转圈,一直转到杨清几个出现在胡同口,快步上前接住几人。
“东西我来背,带这么些干什么?家里什么都有?”杨父不重男轻女,现在因为三闺女有出息,写的小说不只是上了报纸,还上了广播,天天都能听到。
杨父现在觉得自己就收这条胡同最靓的老父亲,骄傲的很。
“爸,我也不天天来,还不允许我孝敬孝敬您和我妈。”礼物真多,二老一人一套棉衣棉裤一人一件纯羊毛衫,一双棉鞋,一双皮棉鞋。
几个侄子侄女也每人一双棉鞋。
还带来了新鲜的猪肉,排骨,新鲜鱼,以及二十个鸡蛋,还有二十斤大米,十斤精面粉。以及一些新鲜的韭菜。
家里用木盒种植了不少,白天放在客厅,晚上放在杨清母女俩睡的房间里,长势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