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页

事实上, 两位老臣离开之后, 朝臣一开始还不忘洒泪几滴配合季琛感慨两句,但朝堂的气氛更加热烈了。不止是因为季琛的举动深得人心,符合朝臣“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想法, 更因为——文武官员的首位给空出来了!

武官暂且不那么激动,毕竟大部分武将都需要往边疆驻守, 都经历过大大小小不少战役,怎么说也有几分危险, 便是再心动,也不得不仔细思虑一二, 想想自己到底有没有必要往前冲、这一份风险值不值得。

何况,武将一系这些年也就出了个乔老将军,其余的人还差得远,大家也颇为平和,互相斟酌思考着,也有几分谦让与理智。

但相位就不一样了, 谁还不想要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真要说起来, 越国重文轻武, 丞相才是百官之首, 才是离皇帝最近的人, 成了丞相,才算是大权在握。

今天的朝臣们格外积极,以往拖拖拉拉的事务都飞快处理完毕,季琛眼见他们越来越热闹,互相配合着,倒是有些哭笑不得,还是顺遂他们的心意,抛出一个消息:“秦相与乔老将军离去,朕痛失臂膀,但朝堂诸事不等人,朕的事务也需要人来分担,诸位肯定有何良策?”

顿时有臣子站出来附和,迫不及待冒头,“陛下,臣不辞辛劳,愿为陛下分忧!”

旁边有人阴阳怪气道:“愿意为陛下分担事务的人多的去了,可问题是选出一位最合适的人,何况为国为君效力,又怎么能说得上是辛劳呢?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钱大人心里暗骂一声,上前一步,“陛下,此事需要从长计议,丞相之位岂可轻易定下,定要细细斟酌一二。”

吏部侍郎赞同道:“钱大人所言在理,不知秦相致仕之前,可有为陛下推荐人选?”

季琛遗憾摇头,看着钱大人这副模样险些没笑出声,勉强严肃道:“秦相推说自己老了,精力不够了,平日里帮着朕处理奏折已经极为耗费精力,其余的人他也没怎么仔细瞧过,但六部尚书及侍郎大都不差,大理寺卿、按察和翰林院学士饱读诗书,通政使和督察院都史都素有名声,想必从这些人中挑选出来的,总归能让朕满意。”

秦相看似说了很多,实际上什么都没说,他不外乎是将所有有资格竞争的人选全部给点了一遍,各自找着理由夸赞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