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晚棠知道自个儿不是什么货币专家,一时间也想不明白该怎么设置纸币的金额才更好流通,索性就将前世广为应用的那一套货币规则拿了出来,一角、两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另外,她还设置了千元与万元的面额,这是留给那些大户人家进行大宗交易的。
不然人家拿着几千两的银子来,自家得一百元一百元地给数纸币,也怪麻烦的。
至于银两与纸币的兑换规则,夏晚棠则是借用了夕夕钱包的那一套规则,进行等价兑换。
李淳奕满脸复杂地看了夏晚棠一眼,他想不通夏晚棠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夏晚棠这样做定然有她的深意,他索性也就没再多问。
-------------------------------------
一场又一场的大雪落下来,要说谁最愁,定然不是那些粮满仓衣满柜炭满屋的富贵人家,而是寻常百姓家最为愁苦。
雪不消,单单是柴火炭石就是一大致命的消耗,若是存储不够量,怕是会活活冻死人……此乃近忧。
若说远虑的话,那便是来年究竟能不能种庄稼?若是种不了庄稼的话,就算有人没有被侥幸冻死,那也会被活活饿死。
故而这些人一听李淳奕说只要伐回木头来,或者是编成草席,便能兑换成木头,都没人在屋子里缩着了,哪怕外面一片冰天雪地,都无法阻挡他们搞钱的热情。
至于兑不兑换纸币,大家都不关心。哪怕绕一百八十个弯,只要能把炭石搞回家就成。
男人们都穿着厚实的衣裳上了山,女人们开始循着记忆进山林里找竹林,将枯黄的竹子砍下来,剥掉竹皮留着编竹席,余下的丢进灶膛中当柴火烧。
小孩子们砍不动竹子也伐不了木头,那便跟着大孩子去草甸子里刨雪,刨开雪后把那些干草拔了带回家,跟着上了年纪不能出去干活儿的老人一起编席子。
李招弟她妹李求弟就是又编竹席又编草席,还进江滩的芦苇丛里扒芦苇编苇席,忙得一整天都不得闲。
乡下人如此,城里人也没闲着,这天儿太冷了,自己舍不得出去挨冻,但家里那些小厮婢子可不能吃干饭,反正留在家里也没什么活儿干,不如打发出去伐木编草席,还能兑换一些炭石回来……好些富贵人家都是这么做的。
整个临江县上下,全都陷入到了忙碌之中。
挨着临江县的一些地方的百姓听说临江县这边只要拿着木头与草席、苇席、竹席来换,就能换到炭石,将来还可能会换到粮食,也都过来打听,问他们能不能跟着一起干。
夏晚棠是没有地域歧视的,这些人寻上门来主动谋求一线生机,她还能断了这些人的生路?左右都是老乡,不妨格局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