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今年交流人选的报送工作便在风平浪静的外表下轰轰烈烈的开始了,人情世故,关系权衡,院系领导们煞费不少脑筋。就连老韩也不例外,扒拉着学生会那几十号人,在纪然、杨清枫、姚远之间摇摆不定。
这些进到学生会的,他事先都看过简历,特别是家庭关系栏,家里都有谁,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他匆匆扫过一眼,已然决定了在后面几年里对这些学生的态度和关照程度。
比如纪然,父亲是n大校长,韩驰的老家就在n市,说起来和纪然还是老乡,家里又正有亲戚的孩子准备考n大,他前两天还专门找纪然,托她向纪校长打听n大自主招生的事。
杨清枫呢,父亲是某部部长,北京虽是帝都,大小部长多的是,但到底是部级领导,轻易不好得罪,况且他听说纪然和杨清枫两人歌唱得都好,这就让他很难取舍。
至于姚远,纯粹是因为那孩子写了一手好字,以他以往参加出访交流的经验,最后总要团里出个团员,现场挥墨,写一副诸如“中x友谊万古长”的汉字,给活动添彩,给代表团争光,老外就好这个。况且姚远是男生,大高个,形象加分,路上还能帮忙拎拎东西。
想来想去,不禁后悔,当时为什么让张干事给别的院系分五个指标呢,如果少分一个,这三个人不就都能去了。
左右为难间,有人敲门,老韩让进来,一看,正是纪然。
老韩托她问的事,她问好了,纪长宏给了她一份n大自主招生的材料,让老韩家里的孩子先照这个做准备。
老韩一高兴,献宝一样把访朝交流的通知拿给纪然,说:“我有意推选你去,你先看看。”
纪然对着那红头文件一脸懵,咬文嚼字地看了半天,算是看明白了。她先是郑重谢谢老韩的好意,然后说:“韩老师,这上面写得有民乐、书法传统文艺特长和朝鲜语学习经历的优先,我既不会民乐,也不会书法,更不会说朝鲜语。”
全校上千名学生,一共只有8个名额,纪然知道这里面水有多深,她不是不想去,而是想把机会留给写一手好书法的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