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弹幕飞闪而过,来自各国的专家们也聚精会神。
一部分人直接拿出工作电脑,开始摘要,一部分人则采用最原始的方法用纸笔记录关键点。
滨崎川岛说完之后,他们中有人点头,也有人摇头,然而大部分都还是保持中立,没有表态。
不时,再交头接耳,讨论一番:
“如果滨崎川岛的实验数据没问题,那么最后得出的结论也不会差太远。”
“所以实验数据,尤其是的临床试验的人体样本数据是否可信,是判断最后结论是否成立的关键。”
“这点我赞同。”
“我也赞同。”
“可现在问题是,临床实验数据不比动物试验数据,其获取难度要大得多,且受个体差异影响太大,在分析的时候也不容易排除干扰项。”
“……”
因此,台下争论的焦点,变成了临床数据是否可信。
注意,是“可信程度”,而非“真实性”。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怀疑滨崎川岛的实验数据可能存在问题。
毕竟,一个再庸碌无为、没有建树的研究学者,但凡还有一点专业素养,也应该知道实验过程中最基本的就是保证数据真实可信。
接下来才能着手分析,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滨崎川岛好歹也是成名已久的科学家,不会连这点基本常识都不懂。
由于众人对滨崎川岛这种潜意识的信任,所以接下来他们注定跌破眼球,因为——